搜索
首页 《遇桐城方密之于湖上,归复相访,赠之以诗》 且剩微辞戏玉楼。

且剩微辞戏玉楼。

意思:而且只剩微辞戏玉楼。

出自作者[明]陈子龙的《遇桐城方密之于湖上,归复相访,赠之以诗》

全文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诗人陈子龙在湖上与友人方密之相遇,他们相互拜访并交流了感情。方密之是陈子龙的友人,他们可能在湖边偶然相遇,或者是有意相约在湖边见面。在相遇之后,陈子龙感到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赠给方密之,以表达他们的友情和相互关怀之情。 从诗题中也可以看出,陈子龙在相遇后又去拜访了方密之,进一步加深了他们的交流和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体现了陈子龙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生活的感悟,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生命的热爱。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仙才寂寞两悠悠,文苑荒凉尽古丘。
汉体昔年称北地,楚风今日满南州。
可成雅乐张瑶海?
且剩微辞戏玉楼。
颇厌人间枯槁句,裁云剪月画三秋。
作者介绍 陈子龙简介
陈子龙(1608年7月12日—1647年6月15日),明末官员、诗人、词人、散文家、骈文家、编辑。陈子龙于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六月初一出生于南直隶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初名介,后改名子龙;初字人中,后改字卧子,又字懋中;晚号大樽、海士、轶符、於陵孟公等。崇祯十年进士,论功擢兵科给事中,命甫下而明亡,继而任南明弘光朝廷兵科给事中。清兵陷南京,他和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活动,事败后被捕,永历元年(公元1647年)五月十三投水殉国。

陈子龙不仅是明末著名烈士与英雄,也是明末重要作家,具有多方面的杰出成就。他的诗歌成就较高,诗风或悲壮苍凉,充满民族气节;或伟丽秾艳,直追齐梁初唐;或合二种风格于一体,形成沉雄瑰丽的独特风貌,为云间诗派首席,被公认为明代最后一个大诗人、“明诗殿军”,并对清代诗歌与诗学产生较大影响。陈子龙各体诗歌中,成就最突出的是七言律诗与七言古诗。陈子龙亦工词,为婉约词名家、云间词派盟主,被后代众多著名词评家誉为“明代第一词人”、清词中兴的开创者,著名词评家谭献、龙榆生等人均对其词作评价甚高。

陈子龙的骈文也有佳作,《明史》称其“骈体尤精妙”。陈子龙的奏疏与策论都有很深厚的功底,也很有成就。陈子龙的小品文自成一格,《三慨》等作品真切感人又寄托自己缠绵忠厚之情。陈子龙也是明末著名的编辑,曾主编巨著《皇明经世文编》,删改徐光启《农政全书》并定稿,这两部巨著具有很重要的史学价值。

关键词解释

  • 玉楼

    读音:yù lóu

    繁体字:玉樓

    意思:(玉楼,玉楼)

    1.华丽的楼。
    唐·宗楚客《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玉楼银榜枕严城,翠盖红旂列禁营。”
    宋·辛弃疾《苏武慢雪》词:“歌竹传觞

  • 微辞

    读音:wēi cí

    繁体字:微辭

    英语:[Formal] subtle or veiled criticism

    意思:(微辞,微辞)
    委婉而隐含讽谕的言辞;隐晦的批评。
    《公羊传定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