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施历城辩归常州》 河豚虽过鲈鳜在,粳稻正插风雨淫。

河豚虽过鲈鳜在,粳稻正插风雨淫。

意思:河豚虽然超过鲈鱼级鱼在,粳稻正插在风雨淫。

出自作者[宋]苏辙的《送施历城辩归常州》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一位隐居高人的赞扬和感慨。诗中描绘了高人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品格,以及他对社会现实的无奈和向往归隐生活的情感。 首联“高人不受尘土侵,三年浙江藏河深。”描绘了高人不受世俗尘埃侵染,在浙江之滨隐居的情景。这里用“河深”来比喻高人内心的清净,表达了作者对高人品质的敬仰之情。 颔联“久闲物理有相复,历城官事森成林。”描述了高人在闲暇中对事物内在联系的洞察,以及他在繁琐的官事中保持内心的清明。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高人智慧和品行的赞赏,同时也揭示了官场生活的繁琐和无奈。 颈联“乘时敛散逐十二,鞭挞逋负徒哀矜。”描述了高人在时局变动中所表现出的敛散自如,以及他对待欠债者的同情和怜悯。这里表达了作者对高人处世智慧和仁爱之心的敬佩。 尾联“归期忽告三月尾,强留不顾千黄金。”描述了高人突然告知归期,作者虽想挽留却无法改变他的决定。这里表达了作者对高人归隐的感慨和无奈,同时也揭示了作者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高人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作者对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品格的向往,以及对归隐生活的追求。同时,诗中也揭示了社会现实的无奈和官场生活的繁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高人不受尘土侵,三年浙江藏河深。
久闲物理有相复,历城官事森成林。
乘时敛散逐十二,鞭挞逋负徒哀矜。
一杯相属未尝得,百亩归去将安能。
潜逃虽出知者后,黾勉尚见仁人心。
归期忽告三月尾,强留不顾千黄金。
河豚虽过鲈鳜在,粳稻正插风雨淫。
酒肴劳苦罄邻里,期会迫隘思僚朋。
山川吴越我所爱,扁舟佗日要追寻。
滞留未用便相诧,半年岁月行骎骎。
作者介绍 苏辙简介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劝阻起用李清臣而忤逆哲宗,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

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

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关键词解释

  • 粳稻

    读音:jīng dào

    繁体字:粳稻

    英语:non glutinous rice

    意思:水稻的一种。分櫱力弱,秆硬不易倒伏,较耐肥,米质黏性较籼稻强,胀性小。
    《史记滑稽列传》:“荐以木兰

  • 河豚

    读音:hé tún

    繁体字:河豚

    英语:swellfish

    意思:亦作“河鲀”。
    鱼名。体圆筒形,口小,牙愈合成牙板。背部黑绿色,腹部白色,鳍紫红色。肉味鲜美,肝脏、生殖腺及血液有剧毒,经处理后

  • 风雨

    读音:fēng yǔ

    繁体字:風雨

    英语:wind and rain; the trials and hardships; wind an rain

    意思:(风雨,风雨)

    1.风和雨。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