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君寻寂乐,清夜宿招提。
意思:听说你寻寂快乐,深夜在招提。
出自作者[唐]王昌龄的《夜泊庐江闻故人在东林寺以诗寄之》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江路经庐阜,松门入虎溪。闻君寻寂乐,清夜宿招提。石镜山精怯,禅枝怖鸽栖。一澄如悟道,为照客心迷。》,作者不详,可能是后人根据孟浩然同名作品所写。这是一首描绘庐山之行的诗,通过对庐山景色的描绘和对僧人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禅宗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首联“江路经庐阜,松门入虎溪”,诗人描述了自己在江边小路上经过庐山的景象,松树环绕的山门,进入虎溪的神秘世界。这里用“经”字表达了诗人对庐山的向往和敬畏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庐山之行的神秘和奇妙。
颔联“闻君寻寂乐,清夜宿招提”,诗人描述了自己在深夜宿在僧院中的情景,听说有人寻找寂静的快乐,于是清夜宿在僧院中。这里的“寂乐”指的是禅宗所追求的寂静、清净、无欲之乐,表达了诗人对禅宗文化的理解和向往。
颈联“石镜山精怯,禅枝怖鸽栖”,诗人描绘了僧院中的景象,石镜反射出月光,让山精感到害怕;禅枝上的鸽子栖息,也让诗人感到惊恐。这里通过描绘僧院中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禅宗文化的敬畏之情。
尾联“一澄如悟道,为照客心迷。”诗人表达了自己在游览庐山、接触禅宗文化后,对禅宗的领悟和理解,认为禅宗文化能够照亮人的心灵,使人找到真正的自我。这里的“一澄”指的是禅宗所追求的澄清心灵、去除烦恼的过程,“客心迷”则表达了诗人对禅宗文化的向往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庐山之行的描绘和对僧人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禅宗文化的理解和感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僧人生活的描绘,展现了禅宗文化的神秘和奇妙之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禅宗文化的敬畏和向往之情。
相关句子
- 醉馀清夜。-- 出自《减字木兰花·云间皓月》作者:[宋]米芾
- 清夜。-- 出自《如梦令·静默两家茅舍》作者:[元]张雨
- 清夜。-- 出自《如梦令·静默两家茅舍》作者:[元]张雨
- 淮山清夜。-- 出自《减字木兰花·淮山清夜》作者:[宋]吴则礼
- 迢迢清夜徂。-- 出自《阮郎归·湘天风雨破寒初》作者:[宋]秦观
- 迢迢清夜徂。-- 出自《阮郎归·湘天风雨破寒初》作者:[宋]秦观
- 清夜游西园。-- 出自《公燕诗》作者:[魏晋]曹植
- 清夜无尘。-- 出自《行香子·清夜无尘》作者:[宋]苏轼
- 清夜何悠悠。-- 出自《送綦毋秘(一作校)书弃官还江东》作者:[唐]王维
- 凝清夜。-- 出自《八咏诗 登台望秋月》作者:[南北朝]沈约
- 来时闻君妇。-- 出自《拟行路难》作者:[南北朝]鲍照
- 闻君饶绮思。-- 出自《贻何秀才诗》作者:[南北朝]范云
- 闻君太平世。-- 出自《古意题徐令壁(一作题著作令壁)》作者:[唐]陈子昂
- 闻君东山意。-- 出自《题居延古城赠乔十二知之》作者:[唐]陈子昂
- 闻君饵丹砂。-- 出自《赠李颀》作者:[唐]王维
- 闻君此夜琴。-- 出自《和王中丞闻琴诗》作者:[南北朝]谢朓
- 闻君上陇时。-- 出自《拟古诗》作者:[南北朝]鲍照
- 闻君在高平。-- 出自《为周夫人赠车骑诗》作者:[魏晋]陆机
- 闻君在京城。-- 出自《为周夫人赠车骑诗》作者:[魏晋]陆机
- 乐清闲-- 出自《惜芳时 咏紫燕》作者:[元]王哲
- 乐清幽。-- 出自《诉衷情·爱河深处好抽头》作者:[元]侯善渊
- 乐清闲。-- 出自《杨柳枝·顿悟真空弃外缘》作者:[元]长筌子
- 乐清贫,得清雅。-- 出自《清心镜 赠孙可道》作者:[元]马钰
- 惊宠辱,乐清贫。-- 出自《洞中天 本名鹧鸪天 寄呈马运甫》作者:[元]马钰
- 忘俗虑,乐清贫。-- 出自《洞中天 赠员先生》作者:[元]马钰
- 乐清闲,得悟真。-- 出自《捣练子 华州王待诏乞词》作者:[元]马钰
- 夜宿峰顶寺。-- 出自《题峰顶寺》作者:[唐]李白
- 夜宿山村店。-- 出自《黄鹤洞中仙》作者:[元]王哲
- 寒江夜宿。-- 出自《霜天晓角 仪真江上夜泊》作者:[宋]黄机
- 夜宿玉堂谁是伴。-- 出自《天仙子·风月分将秋一半》作者:[宋]洪咨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