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路经庐阜,松门入虎溪。 闻君寻寂乐,清夜宿招提。 石镜山精怯,禅枝怖鸽栖。 一澄如悟道,为照客心迷。 [一作孟浩然诗] |
这首诗的题目是《江路经庐阜,松门入虎溪。闻君寻寂乐,清夜宿招提。石镜山精怯,禅枝怖鸽栖。一澄如悟道,为照客心迷。》,作者不详,可能是后人根据孟浩然同名作品所写。这是一首描绘庐山之行的诗,通过对庐山景色的描绘和对僧人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禅宗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首联“江路经庐阜,松门入虎溪”,诗人描述了自己在江边小路上经过庐山的景象,松树环绕的山门,进入虎溪的神秘世界。这里用“经”字表达了诗人对庐山的向往和敬畏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庐山之行的神秘和奇妙。 颔联“闻君寻寂乐,清夜宿招提”,诗人描述了自己在深夜宿在僧院中的情景,听说有人寻找寂静的快乐,于是清夜宿在僧院中。这里的“寂乐”指的是禅宗所追求的寂静、清净、无欲之乐,表达了诗人对禅宗文化的理解和向往。 颈联“石镜山精怯,禅枝怖鸽栖”,诗人描绘了僧院中的景象,石镜反射出月光,让山精感到害怕;禅枝上的鸽子栖息,也让诗人感到惊恐。这里通过描绘僧院中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禅宗文化的敬畏之情。 尾联“一澄如悟道,为照客心迷。”诗人表达了自己在游览庐山、接触禅宗文化后,对禅宗的领悟和理解,认为禅宗文化能够照亮人的心灵,使人找到真正的自我。这里的“一澄”指的是禅宗所追求的澄清心灵、去除烦恼的过程,“客心迷”则表达了诗人对禅宗文化的向往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庐山之行的描绘和对僧人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禅宗文化的理解和感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僧人生活的描绘,展现了禅宗文化的神秘和奇妙之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禅宗文化的敬畏和向往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