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秋社分题》 肯劝拾遗住,休嫌父老狂。

肯劝拾遗住,休嫌父老狂。

意思:肯劝拾遗住,休嫌老人狂。

出自作者[宋]苏辙的《秋社分题》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天公对贫苦农民的同情,以及丰收的喜悦。诗中描绘了雨后田野的景象,表达了对公平分配的渴望,同时也对历史人物进行了评价。 首句“天公闵贫病,雨止得丰穰。”中,“天公”指的是上天或老天爷,这里指代的是自然的力量。“闵”是怜悯的意思,这里表达了天公对贫病农民的怜悯。“雨止得丰穰”则直接描绘了雨后丰收的景象,表达了农民们对即将到来的丰收的期待和喜悦。 “南亩场功作,东家社酒香。”这两句描绘了农人们在田间劳作的场景,同时也暗示了农民们对即将到来的丰收充满了期待。而“社酒”则是指农村祭祀土地神时所用的酒,这里也象征着丰收的喜悦。 “分均思孺子,归遗笑东方。”这两句表达了对公平分配的渴望。“分均”意味着资源的公平分配,而“思孺子”则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某个事件或人物,这里用来比喻人们对公平分配的渴望。而“归遗笑东方”则可能指的是东方某个地方的不公平分配或不合理现象,这里用来表达对这种不公平现象的批评。 最后两句“肯劝拾遗住,休嫌父老狂。”是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鼓励。“拾遗”可能是指唐代的一位谏官,这里用来比喻那些仍然关心社会公平的人。“肯劝”表示有人愿意劝说他们留下来,继续关注社会问题。“休嫌”则表示对这些人的鼓励和欢迎。而“父老狂”则可能指的是那些年纪较大、思想较为保守的人,这里表示对这些人的宽容和理解。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雨后丰收的景象和对公平分配的渴望,表达了对天公的感激和对农民的同情。同时,也对历史人物进行了评价,并鼓励人们继续关注社会问题,表现出诗人对社会公正和公平的追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天公闵贫病,雨止得丰穰。
南亩场功作,东家社酒香。
分均思孺子,归遗笑东方。
肯劝拾遗住,休嫌父老狂。
作者介绍 苏辙简介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劝阻起用李清臣而忤逆哲宗,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

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

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关键词解释

  • 拾遗

    读音:shí yí

    繁体字:拾遺

    英语:gleaning

    意思:(拾遗,拾遗)

    1.拾取他人的失物。
    《战国策秦策一》:“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

  • 父老

    读音:fù lǎo

    繁体字:父老

    英语:elders

    意思:对老年人的尊称。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司马贞索隐引颜师古曰:“年老矣,乃自为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