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亦拾遗,拾遗非拾名。
意思:君子也拾遗,拾遣不是拾名。
出自作者[唐]孟郊的《饥雪吟》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饥鸟、病乌、折桐、幸灾乐祸的人为描写对象,表达了诗人对弱小被欺凌者的同情,对那些拾遗者趋炎附势的卑劣行径的鄙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己的高尚品格和济世情怀。
首联“饥乌夜相啄,疮声互悲鸣。冰肠一直刀,天杀无曲情”,描绘了饥乌的凄惨景象,乌鸦在黑夜中相互啄食,伤口撕裂的声音相互悲鸣,如同在诉说着人间的苦难。诗人以“冰肠一直刀,天杀无曲情”来形容自己刚正不阿的性格,表达了对那些欺凌弱小、趋炎附势之人的鄙弃。
颔联“大雪压梧桐,折柴堕峥嵘。安知鸾凤巢,不与枭鸢倾”,进一步描绘了环境的恶劣,大雪无情地压在梧桐树上,使得梧桐折柴,峥嵘可见。而鸾凤原本应该栖息在这样的环境,却因为枭鸢的入侵而无处安身。这暗示了那些原本应该受到尊重的人却因为环境的改变而遭受欺凌。
颈联“下有幸灾儿,拾遗多新争。但求彼失所,但夸此经营”,描绘了那些幸灾乐祸的人,他们见不得别人好,总是在别人遭遇困难时幸灾乐祸,争抢拾遗者的工作。他们只关注别人的失败和困境,却不去思考如何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尾联“君子亦拾遗,拾遗非拾名。将补鸾凤巢,免与枭鸢并”,诗人表明自己并非为了名利而去帮助他人,而是出于内心的善良和同情。他希望自己能够像鸾凤一样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让他们免于被欺凌和压迫。这一句表达了诗人的高尚品格和济世情怀。
最后一句“因为饥雪吟,至晓竟不平”,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于社会现实的愤慨和不平,即使是在饥寒交迫的雪夜中,也始终无法平息内心的愤怒和不平。
整首诗以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于弱小被欺凌者的同情和对那些趋炎附势之人的鄙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己的高尚品格和济世情怀。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思想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