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饥雪吟》 君子亦拾遗,拾遗非拾名。

君子亦拾遗,拾遗非拾名。

意思:君子也拾遗,拾遣不是拾名。

出自作者[唐]孟郊的《饥雪吟》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饥鸟、病乌、折桐、幸灾乐祸的人为描写对象,表达了诗人对弱小被欺凌者的同情,对那些拾遗者趋炎附势的卑劣行径的鄙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己的高尚品格和济世情怀。 首联“饥乌夜相啄,疮声互悲鸣。冰肠一直刀,天杀无曲情”,描绘了饥乌的凄惨景象,乌鸦在黑夜中相互啄食,伤口撕裂的声音相互悲鸣,如同在诉说着人间的苦难。诗人以“冰肠一直刀,天杀无曲情”来形容自己刚正不阿的性格,表达了对那些欺凌弱小、趋炎附势之人的鄙弃。 颔联“大雪压梧桐,折柴堕峥嵘。安知鸾凤巢,不与枭鸢倾”,进一步描绘了环境的恶劣,大雪无情地压在梧桐树上,使得梧桐折柴,峥嵘可见。而鸾凤原本应该栖息在这样的环境,却因为枭鸢的入侵而无处安身。这暗示了那些原本应该受到尊重的人却因为环境的改变而遭受欺凌。 颈联“下有幸灾儿,拾遗多新争。但求彼失所,但夸此经营”,描绘了那些幸灾乐祸的人,他们见不得别人好,总是在别人遭遇困难时幸灾乐祸,争抢拾遗者的工作。他们只关注别人的失败和困境,却不去思考如何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尾联“君子亦拾遗,拾遗非拾名。将补鸾凤巢,免与枭鸢并”,诗人表明自己并非为了名利而去帮助他人,而是出于内心的善良和同情。他希望自己能够像鸾凤一样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让他们免于被欺凌和压迫。这一句表达了诗人的高尚品格和济世情怀。 最后一句“因为饥雪吟,至晓竟不平”,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于社会现实的愤慨和不平,即使是在饥寒交迫的雪夜中,也始终无法平息内心的愤怒和不平。 整首诗以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于弱小被欺凌者的同情和对那些趋炎附势之人的鄙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己的高尚品格和济世情怀。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思想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饥乌夜相啄,疮声互悲鸣。
冰肠一直刀,天杀无曲情。
大雪压梧桐,折柴堕峥嵘。
安知鸾凤巢,不与枭鸢倾。
下有幸灾儿,拾遗多新争。
但求彼失所,但夸此经营。
君子亦拾遗,拾遗非拾名。
将补鸾凤巢,免与枭鸢并。
因为饥雪吟,至晓竟不平。
作者介绍 孟郊简介
孟郊(751—814),字东野,唐代著名诗人。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洛阳),后隐居嵩山。

孟郊两试进士不第,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曾任溧阳县尉。由于不能舒展他的抱负,遂放迹林泉间,徘徊赋诗。以至公务多废,县令乃以假尉代之。后因河南尹郑余庆之荐,任职河南(河南府今洛阳),晚年生活多在洛阳度过。唐宪宗元和九年,郑余庆再度招他往兴元府任参军,乃偕妻往赴,行至阌乡县(今河南灵宝),暴疾而卒,葬洛阳东。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孟郊工诗。因其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故有“诗囚之称”,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孟诗现存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今传本《孟东野诗集》10卷。

关键词解释

  • 拾遗

    读音:shí yí

    繁体字:拾遺

    英语:gleaning

    意思:(拾遗,拾遗)

    1.拾取他人的失物。
    《战国策秦策一》:“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

  • 君子

    读音:jūn zǐ

    繁体字:君子

    短语:正人君子 仁人志士

    英语:nobleman

    意思:
    1.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常与“小人”或“野人”对举。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