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无可上人》 圭峰霁色新,送此草堂人。

圭峰霁色新,送此草堂人。

意思:圭峰晴色新,送这草堂人。

出自作者[唐]贾岛的《送无可上人》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通过对送别场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首联“圭峰霁色新,送此草堂人”,描绘了友人即将离开的场景,圭峰山的霁色清新怡人,草堂的友人即将踏上新的旅程。圭峰山是作者和朋友曾经一同游历的地方,这里的霁色新,不仅是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也是对未来重逢的期待。草堂则是友人将要离开的地方,这里的“草堂人”形象,让人感受到友人的离别之情。 颔联“麈尾同离寺,蛩鸣暂别亲”,进一步描绘了离别的场景。作者和朋友曾经一同在寺庙中谈经论道,如今却要暂时分别。离别之际,蟋蟀的鸣叫声似乎也在为友人的离去而感到悲伤。这一联通过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作者和友人的深厚情谊。 颈联“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描绘了作者独自在潭边行走,树边休息的情景。这一联运用了象征和暗示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孤独感。同时,这一联也暗示了作者对未来的期待和向往,希望自己能够像友人一样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生活。 尾联“终有烟霞约,天台作近邻”,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美好期待。作者相信他们最终会重逢,并约定在烟霞缭绕的天台山做邻居。这一句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也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祝福和鼓励。 整首诗通过对送别场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诗中运用了生动的细节描写和象征暗示的手法,使得诗歌更加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同时,诗歌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具有一定的哲理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圭峰霁色新,送此草堂人。
麈尾同离寺,蛩鸣暂别亲。
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终有烟霞约,天台作近邻。
作者介绍 贾岛简介
贾岛(779~843年),字阆(读láng)仙,人称诗奴,与孟郊共称“郊寒岛瘦”,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人。

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长安(今陕西西安)的时候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才华,并成为“苦吟诗人”。后来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

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今四川大英县)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关键词解释

  • 霁色

    读音:jì sè

    繁体字:霽色

    英语:sky blue

    意思:(霁色,霁色)

    1.晴朗的天色。
    唐·元稹《饮致用神麴酒三十韵》:“雪映烟光薄,霜涵霁色泠。”

  • 圭峰

    读音:guī fēng

    词语解释

    ⒈  又称“龟峰”。在江西省弋阳县南。山青水秀,有三十二峰。名胜古迹有明星峰、锦屏峰、蟾蜍峰、振衣台、鳌鱼石、无声泉、锁云桥、化生池等。解放后,又开拓里湖、外湖、蛤蟆池等胜景。为江西著名游览胜地。

  • 草堂

    读音:cǎo táng

    繁体字:草堂

    英语:thatched cottage

    意思: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常以“草堂”名其所居,以标风操之高雅。
    南朝·齐·孔稚珪《北山移文》:“钟山之英,草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