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午九月十,汹汹群寇生。
意思:九月十日,浮动群寇先生。
出自作者[宋]刘黻的《避寇》
全文赏析
这首诗《戊午九月十》是一首描绘社会动乱、人民疾苦的诗。诗中描绘了群寇汹汹,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愤慨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首联“汹汹群寇生,疋枹与赤水,参会童石氓”,生动描绘了群寇的猖獗和肆虐,他们像洪水猛兽一般,在童石氓一带肆意横行,给百姓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恐惧。
颔联“烹牛饫凶竖,剚人谄妖灵”,进一步描绘了群寇的残忍和狡诈,他们烹牛享乐,谄媚妖灵,无所不用其极。
颈联“长驱无龃龉,四境腾沸羹”,描述了群寇的强大和无阻,他们长驱直入,无阻无碍,使得四境也为之动荡不安。
接下来的几联,诗人通过描绘百姓的苦难生活,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愤慨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野庐竞趋察,廛市争奔城”、“啼号震暮夜,阴气昏冥冥”、“携持半箱筥,扛舁及翁罂”等句,生动描绘了百姓们为了生存而四处奔波、啼哭求生的场景。
最后几联则表达了对群寇的痛恨和对社会现实的无奈。“父老谓曩日,草窃恣横行”、“若非急讨捕,终难保桑耕”,诗人通过这些诗句表达了对群寇的痛恨和对社会现实的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郡将出奇计、一勦诸峒平的赞赏和期待。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这首诗不仅是一首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值得人们深思和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