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归山与酒徒别》 红烛侵明月,青娥促白头。

红烛侵明月,青娥促白头。

意思:红蜡烛侵犯明月,青娥催促白头。

出自作者[唐]李端的《归山与酒徒别》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首句“野客本无事,此来非有求”表明了诗人的态度,他本来没有特别的事情,这次前来并非为了寻求什么。这可能意味着他对现状感到满足,或者至少他并不追求外在的物质财富或地位提升。 “烦君徵乐饯,未免忆山愁”一句中,诗人表达了对朋友的感激,因为朋友用音乐来为他送行,但这也勾起了他对家乡和山的思念,透露出他内心的愁绪。 “红烛侵明月,青娥促白头”两句描绘了送别的场景,明月下,红烛燃烧,时间仿佛被拉长,而人的头发和面容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这里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青春的短暂。 “童心久已尽,岂为艳歌留”则表达了诗人的感慨,他的童心已经消逝,不再被艳歌所留。这可能意味着他已不再像过去那样单纯和天真,而是更加成熟和理智。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思考。他并不追求外在的物质财富或地位提升,但对家乡和山的思念却无法避免。时间流逝和青春短暂的感慨也体现在诗中。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不再像过去那样单纯和天真,而是更加成熟和理智的感慨。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象生动,情感真挚,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野客本无事,此来非有求。
烦君徵乐饯,未免忆山愁。
红烛侵明月,青娥促白头。
童心久已尽,岂为艳歌留。
作者介绍
李端(737—784),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唐代诗人。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关键词解释

  • 青娥

    读音:qīng é

    繁体字:青娥

    意思:
    1.即青女。主司霜雪的女神。
    明·刘基《钟山作》诗之十一:“青娥不分秋容寂,故染枫林似老人。”
    明·陈汝元《金莲记就逮》:“恨封姨欺花偏紧,怨青娥侵荷忒

  • 红烛

    读音:拼音:hóng zhú

    红烛的解释

    ①红色的蜡烛。多用于喜庆:寿星像前,点着一对红烛|洞房内,红烛高烧。
    ②诗集。闻一多作。1923年出版。初版本收六十二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收一百零三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或抒发诗人的爱国之情,或批判封建统治下的黑暗,或反
  • 白头

    读音:bái tóu

    繁体字:白頭

    短语:老朽 老 行将就木 苍老 早衰 朽迈 年老 大年 老弱病残 衰老 老态龙钟 上年纪 老迈

    英语:hoary head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