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外茅斋橡下亭,半池莲叶半池菱。
意思:竹外茅屋橡子下亭,半池莲叶半池菱。
出自作者[明]全室宗泐的《偶作》
全文赏析
《偶作》是明代僧人全室宗泐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以简洁的文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对禅宗思想的体悟。
首句“终日看云坐”,描绘了诗人整日静坐观云的情景。这里的“看云”并非字面意义上的观赏云彩,而是隐喻禅宗修行中的“观心”。通过观察云的流动变化,诗人试图让自己的心境达到一种超脱尘世纷扰的境地。这种心境正是禅宗所追求的“无我”之境。
第二句“青山总在窗”,意味着诗人虽然身处禅房,但内心却能洞察世间万物。这里的“青山”象征着大自然的美好,而“窗”则代表着禅房的窗户,也是诗人心灵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诗人能够洞察到世间的美好,同时也能超脱于世俗之外。
第三句“问君何所见”,诗人向读者发问,询问他们在观云时有何感悟。这里的“君”并非指具体的某个人,而是泛指所有阅读这首诗的人。诗人希望通过这个问题,引导读者去思考禅宗修行的意义,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实践禅宗思想。
最后一句“白云自东来”,回答了诗人的问题。这里的“白云”同样具有象征意义,代表着禅宗修行中的“无我”境界。诗人认为,只有当人们能够像白云一样自由自在地飘荡在天空中,才能真正领悟到禅宗的精髓。
总的来说,《偶作》这首诗以简练的文字表达了作者对禅宗修行的理解和体悟,同时也引导读者去思考禅宗思想在生活中的实践。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明代佛教诗歌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