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曾读前朝史,几夜寒灯见泪流。
意思:小时候读过前代史,几夜寒灯出现泪流。
出自作者[宋]方回的《半山》
全文赏析
这首诗《力引豺狼噬九州,獾郎于世果何仇》是一首对历史事件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忧虑的诗。它通过对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的政治、社会状况的描绘,表达了对当时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深深忧虑。
首句“力引豺狼噬九州,獾郎于世果何仇”,直接描绘了当时社会的动乱,如同被豺狼噬咬的九州,而“獾郎于世果何仇”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动乱的不解和对未来的担忧。
“青苗法令初为崇,玉斧封疆半已休”两句,则是对当时政治的批判。青苗法是北宋的一种财政政策,每年夏收和冬收时,政府向农民收取一定的粮食或钱,以供政府使用。然而,这种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导致民不聊生。而“玉斧封疆”则象征着国家的疆域和尊严,但“半已休”则暗示了国家的尊严和疆域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绍圣南行多不返,靖康北狞欲谁尤”两句,进一步表达了对当时政治的批判和对未来的担忧。绍圣是北宋的一个年号,代表了政治上的保守和倒退。南行则是指当时的政治迫害和流亡,许多有识之士因为政治原因被迫离开故土,前往南方。而靖康则是金朝的年号,代表了金朝对北宋的侵略和占领。北狞则代表了金朝的凶猛和残暴,暗示了未来的不安定。
最后,“儿时曾读前朝史,几夜寒灯见泪流”两句,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忧虑。诗人回忆起小时候读的历史书,那些动乱和苦难让诗人不禁流泪。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反思,也是对未来的担忧。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绘和对未来的担忧,表达了对社会动荡、政治腐败、人民苦难的深深忧虑。同时,也表达了对有识之士被迫离开故土、流亡他乡的同情和对未来不安定的担忧。这首诗是一首具有深刻反思和忧患意识的诗,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