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题灞池二首》 借问白头翁,垂纶几年也?

借问白头翁,垂纶几年也?

意思:请问这白发老翁,垂纶几年了?

出自作者[唐]王昌龄的《题灞池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腰镰欲何之,东园刈秋韭》是一首描绘田园生活的诗,它以一种朴素而深情的方式描绘了农夫在东园割秋韭的场景,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的淡然态度。 首两句“腰镰欲何之,东园刈秋韭”,直接描绘了农夫准备去东园割秋韭的场景,通过“腰镰欲何之”这个疑问,表达出农夫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土地的深深热爱。而“刈秋韭”则进一步说明了农事繁忙,但也透露出丰收的希望。 接下来的两句“世事不复论,悲歌和樵叟。”诗人似乎在告诫我们,不要再谈论世事,而是要像樵夫一样,唱着悲歌,过着简单的生活。这两句诗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的淡然态度,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无奈和悲歌。 接下来的三到五句“开门望长川,薄暮见渔者。”和“借问白头翁,垂纶几年也?”描绘了诗人打开门,望向长流不息的河流,在薄暮中看到渔夫的身影。诗人向白发渔翁询问,已经垂钓了多少年。这两句诗进一步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时间的感慨,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农夫割秋韭、唱悲歌、望长流、问垂钓等场景,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时间的感慨。同时,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无奈和悲歌,以及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这首诗语言朴素、情感深沉,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感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腰镰欲何之,东园刈秋韭。
世事不复论,悲歌和樵叟。
开门望长川,薄暮见渔者。
借问白头翁,垂纶几年也?
作者介绍 范仲淹简介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关键词解释

  • 白头翁

    (1).白发老人。 唐 王昌龄 《题灞池》诗之二:“借问白头翁,垂纶几年也?”《资治通鉴·汉武帝征和三年》:“会 高寝 郎 田千秋 上急变,讼太子寃曰‘……臣尝梦一白头翁教臣言’。” 宋 陈师道 《寄张大夫》诗:“只应青眼老,尚记白头翁。”
    (2).草名。近根处有白茸,状似白头老翁,故名。《太平御览》卷九九○引《本草经》:“白头翁,一名野丈人,一名胡王使者,味苦温,无毒。” 唐 李白
  • 借问

    读音:jiè wèn

    繁体字:借問

    英语:may I ask

    意思:(借问,借问)

    1.犹询问。
    《宋书萧惠开传》:“虑兴宗不能诣己,戒勒部下:‘蔡会稽部伍若借问,慎不

  • 白头

    读音:bái tóu

    繁体字:白頭

    短语:老朽 老 行将就木 苍老 早衰 朽迈 年老 大年 老弱病残 衰老 老态龙钟 上年纪 老迈

    英语:hoary head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