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上桂成丛,师庵在桂中。
意思:石上桂成丛,老师庵在桂中。
出自作者[唐]贯休的《寄庐山大愿和尚》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石上桂成丛,师庵在桂中。皆云习凿齿,未可扣真风。》,它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和表达哲学思考的诗。
首先,诗的开头“石上桂成丛,师庵在桂中。”描绘了一个美丽的自然环境,石头上的桂花丛生,而诗人在桂花丛中找到了一个叫师庵的地方。这里的“石上桂”和“师庵”都是象征着自然和人类精神世界的交融,暗示着诗人在寻找真理的过程中,找到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地方。
“皆云习凿齿,未可扣真风。”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考和探索过程。这里的“习凿齿”是东晋的一位学者,他曾深入探讨佛教义理,但诗人在这里并没有完全接受他的观点,他仍然在寻找真正的真理。这表明诗人对真理的追求并未停止,他仍在探索和思考。
“雪洗香炉碧,霞藏瀑布红。”这两句诗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象,雪洗过的香炉峰呈现出碧绿的颜色,瀑布在霞光的映照下显得更加美丽。这里用自然的美景来象征真理的纯洁和美丽,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真理的追求如同洗涤心灵的过程。
最后,“何时甘露偈,一寄剡山东。”表达了诗人对真理的渴望和期待。他希望有一天能够得到甘露般的启示,并将这种启示寄予剡山东。这里的“甘露偈”象征着真理的启示,而“剡山东”则暗示了诗人对真理的期待和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风景和表达哲学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真理的追求和探索过程。它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歌,也是一首富有哲理的思考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