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洞庭玩月》 洞庭湖上清秋月,月皎湖宽万顷霜。

洞庭湖上清秋月,月皎湖宽万顷霜。

意思:洞庭湖上清理秋月,月皎湖宽万顷霜。

出自作者[唐]韩偓的《洞庭玩月》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洞庭湖中秋月的美景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情感,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如梦如幻的月夜洞庭湖的世界。 首句“洞庭湖上清秋月,月皎湖宽万顷霜。”便直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景色,描绘出洞庭湖上清秋月夜的景象,月光皎洁,湖面广阔,仿佛万顷湖面都结了一层霜。 “玉碗深沈潭底白”和“金杯细碎浪头光”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细节描写,将月光洒在湖面上的景象描绘得如诗如画。月光如玉碗深沈在潭底,洁白透亮;而湖水在月光下波光粼粼,如金杯在浪头间细细碎碎。 “寒惊乌鹊离巢噪,冷射蛟螭换窟藏。”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中秋月夜的寒冷气氛和动物的活动。夜寒使得乌鹊离开巢穴,惊恐地叫喊;月光刺骨,使得蛟螭不得不离开深藏的洞穴。 最后,“更忆瑶台逢此夜,水晶宫殿挹琼浆。”诗人由实及虚,由洞庭湖的美景回忆起瑶台(传说中的仙境)的美景,并想象在那里也能享受如此美妙的月光,仿佛是在水晶宫殿中饮着琼浆玉液。 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将中秋月夜的景色描绘得如诗如画,引人入胜。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使得整首诗不仅具有审美价值,也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洞庭湖上清秋月,月皎湖宽万顷霜。
玉碗深沈潭底白,金杯细碎浪头光。
寒惊乌鹊离巢噪,冷射蛟螭换窟藏。
更忆瑶台逢此夜,水晶宫殿挹琼浆。
作者介绍
韩偓(约842年~约923年),晚唐五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其诗多写艳情,称为“香奁体”。

关键词解释

  • 上清

    读音:shàng qīng

    繁体字:上清

    英语:supernatant

    意思:
    1.上天;天空。
    《汉书扬雄传下》“不能撠胶葛”唐·颜师古注:“胶葛,上清之气也。”

  • 洞庭湖

    解释

    洞庭湖 Dòngtíng Hú

    [The Dongting Lake] 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在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湖水面积2820平方公里,南面湘江、资水、沅江、澧水注入,北在城陵矶汇入长江,洞庭湖周围为鱼米之乡,现为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

  • 洞庭

    读音:dòng tíng

    繁体字:洞庭

    英语:Dongting Lake

    意思:
    1.广阔的庭院。
    《庄子天运》:“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
    成玄英疏:“洞庭

  • 清秋

    读音:qīng qiū

    繁体字:清秋

    意思:明凈爽朗的秋天。
    晋·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诗:“独有清秋日,能使高兴尽。”
    唐·杜甫《宿府》诗:“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清·吴谦牧

  • 月月

    读音:yuè yuè

    繁体字:月月

    意思:每月。
    《汉书丙吉传》:“时吉得食米肉,月月以给皇孙。”
    北周·庾信《春日离合》诗之一:“明年花树下,月月来相寻。”
    《朱子语类》卷七一:“年年岁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