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潜山风土》 俗本崇勤俭,民终不寇攘。

俗本崇勤俭,民终不寇攘。

意思:风俗本崇尚勤俭,人们始终不抢夺。

出自作者[宋]释文珦的《潜山风土》

全文赏析

这首诗《潜为杭古邑,汉郡属丹阳。俗本崇勤俭,民终不寇攘。屋头犹种木,田岸亦栽桑。颇与豳风类,吾心爱此乡。》是一首描绘江南水乡风土人情的诗。它通过对丹阳县民风民俗的生动描述,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淳朴乡间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首句“潜为杭古邑,汉郡属丹阳。”点明了诗中描绘的地点,诗人所处的位置是曾经的杭州县,而现在的行政归属是丹阳郡。这样的地理背景为诗中的描绘提供了具体的背景,也使得诗中的情感更为真挚。 “俗本崇勤俭,民终不寇攘。”这两句是对丹阳县民风的高度概括,表现了当地人民崇尚勤俭,质朴淳厚的性格特点。他们虽然生活简朴,但内心善良,从不侵犯他人,体现了淳朴的乡间道德。 “屋头犹种木,田岸亦栽桑。”这两句描绘了丹阳县的农业生产情况,农民在房前屋后种植树木,田边岸上栽种桑树。这种景象体现了江南水乡的田园风光,也反映了农民的勤劳和生活的自给自足。 “颇与豳风类,吾心爱此乡。”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淳朴乡间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这里的“豳风”指的是《诗经》中的《豳风·七月》,这首诗描述了周人的农耕生活,这里用它来比喻丹阳县的乡间生活,表明诗人对这种勤俭自足的生活方式的赞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丹阳县民风民俗的生动描绘,表现了江南水乡淳朴的乡间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这种情感真挚而深沉,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对淳朴乡间生活的深深眷恋。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潜为杭古邑,汉郡属丹阳。
俗本崇勤俭,民终不寇攘。
屋头犹种木,田岸亦栽桑。
颇与豳风类,吾心爱此乡。

关键词解释

  • 勤俭

    读音:qín jiǎn

    繁体字:勤儉

    短语:节俭

    英语:hardworking and thrifty dustrious and thrifty in managing one\'s household; har

  • 俗本

    读音:sú běn

    繁体字:俗本

    意思:世间流行的校刻不精的版本。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论语》曰:‘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左传》:‘为鱼丽之陈。’俗本多作阜傍车乘之车。”
    宋·苏轼《东坡题跋

  • 寇攘

    读音:kòu rǎng

    繁体字:寇攘

    意思:
    1.劫掠;侵扰。
    《书费誓》:“无敢寇攘,踰垣墙,窃马牛,诱臣妾,汝有常刑。”
    孔传:“军人无敢暴劫人。”
    宋·岳飞《奏乞复襄阳札子》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