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为杭古邑,汉郡属丹阳。 俗本崇勤俭,民终不寇攘。 屋头犹种木,田岸亦栽桑。 颇与豳风类,吾心爱此乡。 |
这首诗《潜为杭古邑,汉郡属丹阳。俗本崇勤俭,民终不寇攘。屋头犹种木,田岸亦栽桑。颇与豳风类,吾心爱此乡。》是一首描绘江南水乡风土人情的诗。它通过对丹阳县民风民俗的生动描述,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淳朴乡间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首句“潜为杭古邑,汉郡属丹阳。”点明了诗中描绘的地点,诗人所处的位置是曾经的杭州县,而现在的行政归属是丹阳郡。这样的地理背景为诗中的描绘提供了具体的背景,也使得诗中的情感更为真挚。 “俗本崇勤俭,民终不寇攘。”这两句是对丹阳县民风的高度概括,表现了当地人民崇尚勤俭,质朴淳厚的性格特点。他们虽然生活简朴,但内心善良,从不侵犯他人,体现了淳朴的乡间道德。 “屋头犹种木,田岸亦栽桑。”这两句描绘了丹阳县的农业生产情况,农民在房前屋后种植树木,田边岸上栽种桑树。这种景象体现了江南水乡的田园风光,也反映了农民的勤劳和生活的自给自足。 “颇与豳风类,吾心爱此乡。”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淳朴乡间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这里的“豳风”指的是《诗经》中的《豳风·七月》,这首诗描述了周人的农耕生活,这里用它来比喻丹阳县的乡间生活,表明诗人对这种勤俭自足的生活方式的赞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丹阳县民风民俗的生动描绘,表现了江南水乡淳朴的乡间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这种情感真挚而深沉,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对淳朴乡间生活的深深眷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