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在永嘉作》 高屋集飞雨,萧条生早寒。

高屋集飞雨,萧条生早寒。

意思:高屋顶集雨飞,萧条生早寒。

出自作者[明]刘基的《在永嘉作》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荒凉、萧瑟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慨和不安。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先,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现了对时节的感受。诗中的“高屋集飞雨”和“萧条生早寒”描绘了秋雨纷飞、寒气袭人的景象,让人感受到秋天的萧瑟和荒凉。同时,诗人通过“明月缺已团”表现出对时间的感受,月亮的圆缺变化引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思考。 其次,诗人通过对动物的描绘,进一步表现了荒凉、萧瑟的氛围。“狐狸啸悲风,鲸鲵喷重澜。孤雁号南飞,音声凄以酸。”这些描绘让人感受到荒野中的孤独和悲凉,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不安。 接着,诗人通过“顾瞻望桑梓,慷慨起长叹”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愿欲凌风翔,惜哉无羽翰”表现了诗人想要摆脱现实束缚,但却无能为力的无奈和惋惜。 然后,诗人通过“枯荷响西池,槁叶鸣林端。寥寥天宇空,冉冉时节阑”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时光流逝的感慨。 最后,诗人通过“举俗爱文身,谁识章甫冠”表达了对世俗的不屑和对自我认同的追求。同时,“河流未到海,平陆皆惊湍。旗帜满山泽,呜呼行路难”表现了诗人对前路艰难的感慨和不安。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动物、人物情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慨和不安,同时也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思考和对前路艰难的感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高屋集飞雨,萧条生早寒。
我来复几时,明月缺已团。
浮云蔽青天,山川杳漫漫。
狐狸啸悲风,鲸鲵喷重澜。
孤雁号南飞,音声凄以酸。
顾瞻望桑梓,慷慨起长叹。
愿欲凌风翔,惜哉无羽翰。
中夜百感生,展转不遑安。
枯荷响西池,槁叶鸣林端。
寥寥天宇空,冉冉时节阑。
举俗爱文身,谁识章甫冠。
河流未到海,平陆皆惊湍。
旗帜满山泽,呜呼行路难。
作者介绍 刘基简介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汉族,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元至顺间举进士。博通经史,尤精象纬之学,时人比之诸葛亮。至正十九年(1359),朱元璋闻刘基及宋濂等名,礼聘而至。他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倍受宠信。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吴元年(1367)为太史令,进《戊申大统历》。奏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

朱元璋即皇帝位后,他奏请设立军卫法,又请肃正纪纲。尝谏止建都于凤阳。洪武三年(1370)十一月封诚意伯,岁禄240石。四年,赐归。刘基居乡隐形韬迹,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寻以旧憾为左丞相胡惟庸所讦而夺禄。入京谢罪,留京不敢归,以忧愤疾作,胡惟庸曾派医生探视。八年,遣使护归,居一月而卒。刘基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尤以诗文见长。诗文古朴雄放,不乏抨击统治者腐朽、同情民间疾苦之作。著作均收入《诚意伯文集》。

刘基佐朱元璋平天下,论天下安危,义形于色,遇急难,勇气奋发,计划立定,人莫能测。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关键词解释

  • 飞雨

    读音:fēi yǔ

    繁体字:飛雨

    意思:(飞雨,飞雨)

    1.飞飘的雨。
    南朝·齐·谢朓《观朝雨》诗:“朔风吹飞雨,萧条江上来。”
    唐·王昌龄《郑县宿陶太公馆中赠冯六元二》诗:“飞雨祠上东

  • 萧条

    读音:xiāo tiáo

    繁体字:蕭條

    短语:冷淡 清淡

    英语:depression

    意思:(萧条,萧条)

    1.寂寞冷落;凋零。
    《楚辞远游

  • 高屋

    读音:gāo wū

    繁体字:高屋

    意思:
    1.帽子顶部高起。亦指高起部分。
    《隋书礼仪志六》:“﹝帽﹞皇太子在上省则乌纱,在永福省则白纱。又有缯皂杂纱为之,高屋下裙,盖无定准。”
    《隋书礼仪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