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奉和滁州九咏九首·游琅琊山》 远闻山中泉,隐若冰谷摧。

远闻山中泉,隐若冰谷摧。

意思:远听说山里泉,如果冰谷摧毁隐藏。

出自作者[宋]曾巩的《奉和滁州九咏九首·游琅琊山》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并赞美人性美德的诗。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出春天的景象,南山高耸,积雪消融,长淮水尚未绿,深山花已盛开。山中泉水隐隐作响,仿佛冰川崩摧。诗人赞美了先生的美德,以鸾凤比喻他的姿态,虽然不免受到燕雀的猜忌,但他仍然飞鸣在山间,不失其本性。诗人认为,万事如同浮埃,只有道德才是立身之本,先生追求道德,不愧于古人。虽然他的心怀未曾表达,但他的欢乐在于追求道德。诗人劝告幕下的士人,要殷勤献酒,以表达对先生的敬意。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赞美了先生的美德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道德的追求和对先生的敬意。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飞光洗积雪,南山露崔嵬。
长淮水未绿,深坞花已开。
远闻山中泉,隐若冰谷摧。
初谁爱苍翠,排空结楼台。
{左车右献}{左车右献}架梁栋,辉辉刻琼瑰。
先生鸾凤姿,未免燕雀猜。
飞鸣失其所,徘徊此山隈。
万事于人身,九州一浮埃。
所要挟道德,不愧丘与回。
先生逐二子,谁能计垠崖。
所怀虽未写,所适在欢咍。
为语幕下士,殷勤羞瓮醅。
作者介绍 曾巩简介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宁五年(1072)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六年(1083),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关键词解释

  • 冰谷

    读音:bīng gǔ

    繁体字:冰穀

    意思:
    1.冰冻的山谷。
    汉·郭宪《洞冥记》卷三:“有龙肝瓜,长一尺,花红,叶素,生于冰谷,所谓冰谷素叶之瓜。仙人瑕丘仲採药得此瓜,食之千岁不渴。瓜上恒如霜雪,刮尝如蜜滓。”

  • 远闻

    读音:yuǎn wén

    繁体字:遠聞

    意思:(远闻,远闻)
    声名远播。
    《楚辞九章抽思》:“夫何极而不至兮,故远闻而难亏。”
    姜亮夫校注:“远闻,谓声闻之远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