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酬杨遂》 轗轲位不进,陶潜还折腰。

轗轲位不进,陶潜还折腰。

意思:轗轲位不进,陶潜回折腰。

出自作者[宋]王禹偁的《酬杨遂》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对友人遭遇的感慨之诗,通过对友人经历的描述,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和对人生的思考。 首先,诗中描述了友人在年轻时就已经才华横溢,作赋凌洞箫,名声在外。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未能如愿以偿地进入官场,甚至在官场上遭遇挫折,被贬到蜀地任职。诗中用“萑蒲忽兴妖”、“奔窜避枪刀”等词句,形象地描绘了友人当时的困境和危险处境。 接着,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人认为人生无常,否泰安可逃,这是对人生的深刻认识。接着诗人提出了一些问题,如“姑问道何如,未必论卑高”、“自古富贵者,撩乱如藜蒿”、“德业苟无取,未死名已消”等,这些问题涉及到人生的意义、富贵与贫贱的关系、德业的重要性等方面,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最后,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鼓励和支持。诗人认为,尽管人生无常,但只要德业无取,未死名已消,那么人生的意义就在于追求不朽。诗人鼓励友人不要放弃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要乐观面对人生中的逆境和挫折。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自然,通过对友人经历的描述和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和支持。同时,这首诗也启示我们,面对人生的无常和挫折,我们应该保持乐观的心态,追求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杨君江左士,文律何飘飘。
人言未冠时,作赋凌洞箫。
甲科中南国,通籍趋东朝。
轗轲位不进,陶潜还折腰。
宰邑向蜀道,萑蒲忽兴妖。
官小力不支,奔窜避枪刀。
朝廷责守土,黜入县佐僚。
昨朝写孙愤,遗我有客谣。
伊予亦左迁,讽之心无憀。
人生一世间,否泰安可逃。
姑问道何如,未必论卑高。
自古富贵者,撩乱如藜蒿。
德业苟无取,未死名已消。
岂期颜子渊,不朽在一瓢。
推此任穷达,其乐方陶陶。
达则为鵾鹏,穷则为鹪鹩。

作者介绍 邵雍简介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史学家。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宋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至黄州,故世称王黄州,后又迁蕲州病死。

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五代史阙文》。

关键词解释

  • 折腰

    读音:zhé yāo

    繁体字:折腰

    英语:bow

    意思:亦作“折要”。

    1.弯曲的腰。
    汉·刘向《列女传钟离春》:“其为人极丑无双。臼头、深目、长指……折腰、出胸,皮

  • 轗轲

    读音:kǎn kē

    繁体字:轗軻

    意思:(轗轲,轗轲)

    1.困顿,不得志。
    《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无为守穷贱,轗轲长苦辛。”
    唐·杜甫《咏怀》之一:“嗟余竟轗轲,将老逢艰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