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出京同黄少府宿采石》 不用临流濯缨袂,此心从此不惊鸥。

不用临流濯缨袂,此心从此不惊鸥。

意思:不使用在流洗帽带袖子,这心从此不惊鸥。

出自作者[明]林鸿的《出京同黄少府宿采石》

全文赏析

这首诗《南宫拜疏许归休,芦荻沧江晚系舟》是一首描绘诗人辞官归隐生活的诗。通过对诗人在沧江边系舟的场景的描绘,以及诗人对过去仕途生活的反思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想变化。 首联“南宫拜疏许归休,芦荻沧江晚系舟”,诗人表达了自己在南宫(官府名)任职期间,曾上疏请求退休归隐,如今在芦荻飘摇的沧江边停泊小舟,等待归隐的日子。这一联直接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和归隐的决心,同时也描绘了诗人当前的状态,即等待退休的悠闲生活。 颔联“贳酒暂同牛渚咏,曳裾无复凤台游”,诗人回忆起过去在官场中的生活,与友人赊酒共饮,吟诗作赋,但如今不再有曳裾而行的忙碌,也没有了凤台游的繁华。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过去仕途生活的反思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友情的怀念和对自由的渴望。 颈联“海门白涌潮头急,烟岛红拖雨脚收”,诗人描绘了沧江边的景色,海门涌动的潮头、烟岛红拖的雨后景象,这些自然景观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潮头急,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激荡和反思;雨后景象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仕途生活的释然和对归隐生活的期待。 尾联“不用临流濯缨袂,此心从此不惊鸥”,诗人表示不再需要临流濯缨(表示自己远离尘嚣),此心从此与惊鸥(象征自由)一样,不再受世俗的束缚。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自然的向往,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决心和信心。 整首诗通过对诗人自身情感和思想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从官场到归隐的心路历程。通过对自然景观和过去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自然的向往,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决心和信心。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读来令人感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南宫拜疏许归休,芦荻沧江晚系舟。
贳酒暂同牛渚咏,曳裾无复凤台游。
海门白涌潮头急,烟岛红拖雨脚收。
不用临流濯缨袂,此心从此不惊鸥。
作者介绍
林鸿,明洪武十六年(1383)前后在世。字子羽,福建福清县城宏(横)街人。

洪武初年,以《龙池春晓》和《孤雁》两诗得到明太祖赏识,荐授将乐训导,洪武七年(1374年)拜礼部精膳司员外郎。年未四十自免归。善作诗,诗法盛唐,为“闽中十才子”之首。诗法盛唐,书临晋帖,殆逼真矣,惜惟得其貌。《福清县志·人物志》记载:“……先朝遗老如吴海、陈亮辈皆极推许。而一时才士如郑孟宣、高廷礼、周又铉、黄铉之、林伯璟、林汉孟之流,皆从之游。其后王皆山、王中美、王孟扬、陈仲完、郑公启、张友谦、赵景哲诸名人,以诗名于时,又私淑于鸿者也……”。《四库全书提要》中说:“况高棅尚不免庸音,鸿则时绕清韵。”欧应昌《瑞岩山志》曾收录林鸿《游瑞岩》一诗。

林鸿著作有《林鸿诗》1卷、《鸣盛词》1卷、《鸣盛集》4卷。明代曾刊印《闽中十子诗抄》一书,收录有林鸿诗作。

关键词解释

  • 濯缨

    读音:zhuó yīng

    繁体字:濯纓

    意思:(濯缨,濯缨)
    洗濯冠缨。语本《孟子离娄上》:“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后以“濯缨”比喻超脱世俗,操守高洁。
    南朝·宋·殷景仁《文殊师利赞》:“体绝尘俗,故濯缨

  • 从此

    读音:cóng cǐ

    繁体字:從此

    短语:尔后 随后 后 后来 过后 事后 其后 从此以后 然后 之后 嗣后 下

    英语:thence

    意思:(从此,从此)<

  • 不用

    读音:bù yòng

    繁体字:不用

    短语:毫无 不要 休想 决不 毫不 绝不

    英语:need not

    意思:
    1.不听从;不采纳。
    《管子小匡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