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香一瓣来天竺,更把民饥作已饥。
意思:清香一瓣来天竺,再把饥民作已经饿。
出自作者[宋]黄榦的《喜雨用前韵》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有哲理和人文关怀的诗,它以一个山中的场景为背景,描绘了一位学者的生活态度和为民服务的精神。
首句“山中书生休浪悲”,诗人似乎在告诉读者,这位书生并不沉湎于世俗的悲欢,他能在山中独处,也许正是他对喧嚣的世事有所厌倦,选择了一种更为宁静、内向的生活方式。而“休浪悲”三字,也表达了这位书生对那些无谓的、虚无的悲伤和忧郁的超脱。
“燮调自有皋与伊”一句,诗人借用中国传统的治国理念“燮理阴阳”,表示这位书生正在山中实践着这一理念,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调节、安抚百姓的生活,从中可以看出他的人文关怀和责任感。
“清香一瓣来天竺”,这里的“天竺”指的是印度,代表着一种信仰和追求。诗人用“清香”来形容这位书生的精神风貌,如同花瓣的清香一样,淡雅而持久。这表明这位书生有着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追求。
最后,“更把民饥作已饥”,这句诗表达了这位书生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关注,他把自己的饥饿感和百姓的饥饿感等同起来,体现出他的仁爱之心和为民服务的决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山中书生的生活态度和精神风貌,表达了诗人对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的重视,以及对清廉、仁爱之心的赞美。这首诗不仅富有哲理和人文精神,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