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皆盲於心,我目昏不矇。
意思:人都在心盲,我眼睛不蒙昏。
出自作者[宋]王之道的《寄题鲁如晦需堂》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深情的笔调,描绘了一位隐居乡野、志气高傲的通隐翁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位贤者的敬仰之情。
首句“鲁僖有贤裔,家在吴江东”,点明诗人所敬仰的人是鲁僖公的后代,居住在吴江东面。鲁僖公是春秋时鲁国的君主,以贤明著称,他的后代能在吴江东居住,可见其家族之显赫。
“宏词与奥学,浩渺江无穷”,描绘了通隐翁的学识和才华。他具有宏伟的词章和深奥的学问,如同浩渺的江水无穷无尽。这两句诗既表现了通隐翁的学识之丰富,又暗示了他的才情之高超。
“魁然栋梁姿,久困荆棘中”,进一步描绘了通隐翁的形象。他像魁梧的栋梁之材,却长期困顿于荆棘丛生的荒野之中,表达了诗人对通隐翁遭遇的同情和不平。
“抱能未施邦,殆与张籍同”,表达了诗人对通隐翁未能施展才华的惋惜之情。张籍是唐代诗人,有才学而未能显达,诗中以张籍自喻,表达了对通隐翁的同情和关怀。
“人皆盲於心,我目昏不矇”,表达了诗人对世人的清醒认识和对自己的坚定信念。这里用“盲於心”来形容世人,用“我目昏不矇”来形容诗人自己,表达了诗人对世道的清醒认识和对自己的坚定信念。
“而君乃能勇退,奉祠环堵宫”,描述了通隐翁的品格。他能够勇敢地退隐,在环堵宫中祭祀神灵,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
“筑圃号通隐,花竹罗青红”,描述了通隐翁的隐居生活。他筑起园圃,号称通隐翁,园中花竹繁茂,色彩斑斓,表达了对他闲适生活的羡慕之情。
“郡山涌其前,湖光湛冲瀜”,描述了周围环境的优美。郡山和湖光映照在眼前,一片宁静祥和,表达了对他生活环境的赞美之情。
“日哦松菊间,志气骄王公”,描述了通隐翁的精神状态。他在松菊之间吟哦诗文,志气高傲,胜过公卿大臣,表达了对他高尚品格的赞美之情。
最后,“嗟予老且倦,齿豁仍头童。田芜未能归,惭愧通隐翁。”诗人感叹自己年老体衰,惭愧不能像通隐翁那样隐居田园。这两句诗既表达了对通隐翁的敬仰之情,又流露出对自己未能像他那样生活的遗憾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通隐翁形象的描绘和对周围环境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这位贤者的敬仰之情和对世道的清醒认识。诗中通过对通隐翁的学识、才情、品格、生活等方面的描绘,展现了其高尚的品质和闲适的生活方式,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