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木之彬彬》 是非之歧,利害薰蒸。

是非之歧,利害薰蒸。

意思:是不是不同的,利害薰蒸。

出自作者[宋]黄庭坚的《木之彬彬》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哲理诗,通过对草木的无情和人的多患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感慨和对人生哲理的探索。 首段以草木为喻,指出草木的生长并非为了显耀于世,而是自然而然地生长。同样,人也不应该为了追求名利而违背自己的本性,应该顺应自然,保持本真。 接着,诗人通过描绘草的茸茸、木之彬彬等自然景象,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的和谐与美好,以及人类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原则。 然而,诗人也指出了人道的困境和世间的纷争。他认为,人们往往被是非之歧、利害薰蒸所迷惑,失去了本真,变得虚伪和浮躁。 在诗中,诗人对人的评价颇为深刻。他指出人们往往过于追求外在的虚荣和名利,而忽视了内心的真实和善良。同时,他也批评了那些善于言辞、善于交际的人,却拙于自辨、缺乏内心的真实和善良。 最后,诗人以射箭为喻,强调了人的道德和内心的真实的重要性。他认为罪不在德,而在于内心的蟊贼;祸不在心,而在于那些善于掩饰、善于攻击的人。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性的批判,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和启示性。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生的真谛和道德的本质,从而更好地面对人生的挑战和困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木之彬彬,非取异於人。
可宫室则斩则伐,可笾豆则捋则撷。
草之茸茸,非求显於世。
中刍牧则刈则鉏,中医和则剥则枯。
非以其材故耶。
是非之歧,利害薰蒸。
嗟人道之多患,彼草木尚无情。
吾尝观於若人矣,巧於辨人,拙於自辨。
好动乎天机,不周乎时变。
罪莫惨於德有心,祸莫深於心有见。
罪不在德,心其蟊贼,祸不在心。
见其髠箝之人也,皦皦自鲜,行於众污之前。
嶢嶢不让,立乎众埤之上。
积小不当,是以亡其大当。
悲夫!
羿注矢以当物,十尝中
作者介绍 黄庭坚简介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关键词解释

  • 利害

    读音:lì hài

    繁体字:利害

    短语:利弊 得失

    英语:formidable

    意思:
    1.利益与损害。
    《易繫辞下》:“情伪相感而利害生。”

  • 是非

    读音:shì fēi

    繁体字:是非

    短语:曲直 是非曲直

    英语:right and wrong

    意思:
    1.对的和错的;正确与错误。
    《礼记曲礼上》:

  • 薰蒸

    读音:xūn zhēng

    繁体字:薰蒸

    意思:(薰蒸,熏蒸)

    1.烟熏气蒸。
    《参同契》卷上:“若能练己,则真气薰蒸遍于一身。”
    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余偶见一医僧解犀……以极薄纸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