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帝观沧海,劳人何得修。
意思:秦皇帝观沧海,疲劳的人怎么能修。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依韵和唐彦猷华亭十咏·秦始皇驰道》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秦帝观沧海为背景,通过描绘石桥、虹霓、驰道、鹿麋、车辙、马迹、骊山宝衣、空冢丘等意象,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
首句“秦帝观沧海,劳人何得修”中,“秦帝”指的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威严形象,而“沧海”则象征着广阔、深邃的自然界。这句诗表达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无力,同时也暗示了社会动荡、百姓劳苦的主题。
“石桥虹霓断,驰道鹿麋游”描绘了石桥断裂、驰道上的鹿麋嬉戏的景象,进一步表达了世事无常、人生如梦的感慨。
“车辙久已没,马迹亦无留”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车辙和马迹都已消失不见,象征着曾经的辉煌和繁华都已化为过眼云烟。
“骊山宝衣尽,万古空冢丘”以骊山宝衣为例,描述了华丽的外表终究无法抵挡时间的侵蚀,一切都会化为空虚。这句诗再次强调了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主题。
整首诗以生动的意象和精妙的比喻,表达了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动荡和百姓的苦难,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