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黄门卢监望秦始皇陵》 秦帝始求仙,骊山何遽卜。

秦帝始求仙,骊山何遽卜。

意思:秦皇帝始求仙,骊山何必占卜。

出自作者[唐]张九龄的《和黄门卢监望秦始皇陵》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秦始皇求仙、筑陵、役民等为线索,揭示了秦朝的衰亡,表达了诗人对秦始皇的批判和对历史的反思。 首先,诗中描绘了秦始皇求仙的场景,以及骊山陵的修建,这些描述展现了秦朝的奢华和贪欲。同时,诗中也描绘了百姓的苦难,如“徒役如雷奔,珍怪亦云蓄”,以及“黔首无寄命,赭衣相追逐”,这些描述反映了秦朝统治者的残暴和不公。 接着,诗中通过描述秦朝的衰亡,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诗中提到了“土崩失天下,龙斗入函谷”,暗示了秦朝的衰亡是由于统治者的暴政和滥用权力所致。同时,诗中也提到了项籍屠、华元戮等事件,这些事件表明了秦朝统治者的残忍和无情。 最后,诗中表达了对扬贤、感桓速等政策的反思,以及对过秦论的评价。诗中提到“一闻过秦论,载怀空杼轴”,暗示了诗人对秦朝的批判和对历史的反思。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秦始皇求仙、筑陵、役民等事件的描绘,揭示了秦朝的衰亡和统治者的残暴和不公。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扬贤、感桓速等政策的评价。这首诗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秦帝始求仙,骊山何遽卜。
中年既无效,兹地所宜复。
徒役如雷奔,珍怪亦云蓄。
黔首无寄命,赭衣相追逐。
人怨神亦怒,身死宗遂覆。
土崩失天下,龙斗入函谷。
国为项籍屠,君同华元戮。
始掘既由楚,终焚乃因牧。
上宰议扬贤,中阿感桓速。
一闻过秦论,载怀空杼轴。
作者介绍 杨万里简介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谥文献。汉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唐朝开元年间名相,诗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七岁知属文,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始调校书郎。玄宗即位,迁右补阙。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母丧夺哀,拜同平章事。是唐代有名的贤相;举止优雅,风度不凡。自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因此,张九龄一直为后世人所崇敬、仰慕。

张九龄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诗风清淡,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有《曲江集》。誉为“岭南第一人”。

关键词解释

  • 骊山

    读音:lí shān

    繁体字:驪山

    英语:Mt Lishan

    意思:(骊山,骊山)
    在陕西省·临潼县东南,因古骊戎居此得名。是着名的游览、休养胜地。又名郦山。
    《汉书刘向传》:“秦

  • 求仙

    读音:qiú xiān

    繁体字:求仙

    意思:
    1.谓以服药、辟谷、修炼等方法,求得长生不老。古代道家、方士多倡之。
    《文选张衡<西京赋>》:“立脩茎之仙掌,承云表之清露。”
    李善注引《三辅故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