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冬至后过吴张二子檀溪别业》 园庐二友接,水竹数家连。

园庐二友接,水竹数家连。

意思:园庐两个朋友接,水竹林几家连。

出自作者[唐]孟浩然的《冬至后过吴张二子檀溪别业》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田园诗,描绘了一个自然、宁静的乡村田园,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首联“卜筑因自然,檀溪不更穿。”表达了诗人选择居住的地方是出于自然的安排,檀溪不再改变其流向。这表明诗人愿意融入自然,而不是试图改变自然。 颔联“园庐二友接,水竹数家连。”描绘了诗人周围的自然环境,园中的友人、水边的竹林,与周围的几户人家相连。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颈联“直与南山对,非关选地偏。”诗人居住的地方直接面对南山,并不是因为这里偏僻才选择了这里。这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愿意与自然为伴。 接下来的几联,如“草堂时偃曝,兰枻日周旋”、“外事情都远,中流性所便”、“停杯问山简,何似习池边”,都描绘了诗人的日常生活和心情,他有时在草堂上休息,有时在船上欣赏风景,对外界的事情并不关心,只享受中流自在的生活,这都体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最后,“梅花残腊月,柳色半春天。鸟泊随阳雁,鱼藏缩项鳊。”进一步描绘了田园生活的美好,腊月仍有梅花盛开,春天时柳色新绿,鸟雀随阳而迁,鱼儿藏身在水底等待丰收。这些细节都体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和美好。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是一首优美的田园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卜筑因自然,檀溪不更穿。
园庐二友接,水竹数家连。
直与南山对,非关选地偏。
草堂时偃曝,兰枻日周旋。
外事情都远,中流性所便。
闲垂太公钓,兴发子猷船。
余亦幽栖者,经过窃慕焉。
梅花残腊月,柳色半春天。
鸟泊随阳雁,鱼藏缩项鳊。
停杯问山简,何似习池边。
作者介绍 孟浩然简介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关键词解释

  • 水竹

    读音:shuǐ zhú

    繁体字:水竹

    意思:
    1.水和竹。常借指清幽的景色。
    唐·孟郊《旅次洛城东水亭》诗:“水竹色相洗,碧花动轩楹。”
    宋·苏辙《五郡》诗:“当道沙尘类河北,依山水竹似江南。”<

  • 园庐

    读音:yuán lú

    繁体字:園廬

    意思:(园庐,园庐)
    田园与庐舍。
    汉·张衡《南都赋》:“于其宫室,则有园庐旧宅,隆崇崔嵬。”
    唐·杜甫《无家别》诗:“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