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浪淘沙 望海》 水气浮天天接水,那是蓬壶?

水气浮天天接水,那是蓬壶?

意思:水气浮天天接水,那是蓬壶?

出自作者[清]纳兰性德的《浪淘沙 望海》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富有哲理和诗意的诗,它描绘了一个人在面对大海时的感受和思考。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赏析这首诗: 1. 视觉和听觉的描绘:首句“蜃阙半模糊,踏浪惊呼。”描绘了海市蜃楼半模糊的景象,以及人在海浪中踏浪时的惊呼。这种视觉和听觉的结合,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人感受到大海的神秘和壮丽。 2. 人生哲理的体现:“任将蠡测笑江湖。”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世界的理解,即人们应该用蠡(一种瓢状的测量工具)来测量大海,以此来嘲笑那些只看到表面的人,对世界一知半解的人。这体现了作者对深入理解世界和人生的渴望。 3. 对时间和空间的思考:“沐日光华还浴月,我欲乘桴。”“水气浮天天接水,那是蓬壶?”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时间和空间的思考。沐浴在阳光下,又沉浸在月光中,这体现了作者对永恒和无限的理解。同时,“我欲乘桴”也表达了作者对探索和追求的渴望。而“那是蓬壶?”则是对未知的探索和疑问,体现了作者对无限可能性的思考。 4. 自然和人性的融合:“钓得六鳖无?竿拂珊瑚。”这句话描绘了作者对自然的亲近和探索。作者手持钓竿,希望能钓到六鳖,而珊瑚则是代表了珍贵的自然资源。这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和人性的理解,即我们应该尊重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同时也应该探索自己的人性。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大海的神秘和壮丽,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时间和空间的思考,以及对自然和人性的探索。整首诗充满了哲理和诗意,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蜃阙半模糊,踏浪惊呼。
任将蠡测笑江湖。
沐日光华还浴月,我欲乘桴。
钓得六鳖无?
竿拂珊瑚。
桑田清浅问麻姑。
水气浮天天接水,那是蓬壶?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关键词解释

  • 水气

    读音:shuǐ qì

    繁体字:水氣

    英语:hydrosphere

    意思:(水气,水气)

    1.古代哲学概念。指五行中水的精气。
    《吕氏春秋应同》:“水气胜,故其色尚黑。”

  • 天天

    读音:tiān tiān

    繁体字:天天

    短语:无时无刻

    英语:every day

    意思:
    1.犹言老天爷。重叠唿天,起加强语气作用。
    宋·张先《梦仙乡》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