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岳阳楼别窦司直》 洞庭九州间,厥大谁与让。

洞庭九州间,厥大谁与让。

意思:洞庭湖九州之间,有谁与让。

出自作者[唐]韩愈的《岳阳楼别窦司直》

全文赏析

这首诗《洞庭九州间,厥大谁与让。》是一首描绘洞庭湖壮丽景色的诗篇。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将洞庭湖的广大、奔放、雄浑、奇特、变幻等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首联“洞庭九州间,厥大谁与让。南汇群崖水,北注何奔放。”描绘了洞庭湖的广大,无人能与之匹敌。它向南汇聚了众多山崖的水流,向北注入了无尽的河水,表现出其奔腾不息的壮丽景象。 颔联“潴为七百里,吞纳各殊状。”描述了洞庭湖的广阔和多样性。它潴积的水量达到了七百里,各种形态的水流在其中穿行,展现出不同的面貌。 颈联“炎风日搜搅,幽怪多冗长。”描绘了洞庭湖在炎热的天气里波涛汹涌,各种神秘的传说和奇异的事物在其中交织。这些传说和事物被描述得冗长而富有想象力,进一步增强了洞庭湖的神秘感和壮丽感。 接下来的一联,“巍峨拔嵩华,腾踔较健壮。声音一何宏,轰輵车万两。”则描绘了洞庭湖的巍峨山峦和奔腾水势,声音如同巨大的车轮滚动,震撼人心。 最后两联,“阳施见夸丽,阴闭感凄怆。”描述了洞庭湖在不同天气下的景象,早晨阳光照耀下显得华丽壮丽,夜晚则显得阴森凄凉。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对洞庭湖的敬畏和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洞庭湖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将洞庭湖的壮丽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慨,提醒人们要珍惜大自然的美好,保护环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洞庭九州间,厥大谁与让。
南汇群崖水,北注何奔放。
潴为七百里,吞纳各殊状。
自古澄不清,环混无归向。
炎风日搜搅,幽怪多冗长。
轩然大波起,宇宙隘而妨。
巍峨拔嵩华,腾踔较健壮。
声音一何宏,轰輵车万两。
犹疑帝轩辕,张乐就空旷。
蛟螭露笋簴,缟练吹组帐。
鬼神非人世,节奏颇跌踼。
阳施见夸丽,阴闭感凄怆。
朝过宜春口,极北缺堤障。
夜缆巴陵洲,丛芮才可傍。
星河尽涵泳,俯仰迷下上。
余澜怒不已,喧聒鸣瓮盎。
明登岳阳楼,辉焕朝日亮。
飞廉戢其威,清晏息纤纩。
泓澄湛
作者介绍 韩愈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关键词解释

  • 洞庭

    读音:dòng tíng

    繁体字:洞庭

    英语:Dongting Lake

    意思:
    1.广阔的庭院。
    《庄子天运》:“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
    成玄英疏:“洞庭

  • 九州

    读音:jiǔ zhōu

    繁体字:九州

    意思:(九州,九州岛)

    1.古代分中国为九州。说法不一。
    《书禹贡》作冀、衮、青、徐、扬、荆、豫、梁、雍;《尔雅释地》有幽、营州而无青、梁州;《周礼夏官职

  • 大谁

    读音:dà shuí

    繁体字:大誰

    意思:(大谁,大谁)
    汉官名,职司守卫宫门。
    《汉书五行志下之上》:“褒故公车大谁卒,病狂易。”
    颜师古注:“大谁者,主问非常之人,云姓名是谁也……大谁,本以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