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邢惇夫秋怀十首》 残暑已俶装,好风方来归。

残暑已俶装,好风方来归。

意思:残暑已整理行装,好风才回来。

出自作者[宋]黄庭坚的《和邢惇夫秋怀十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残暑已俶装,好风方来归》,它是一首描绘夏日景象,表达对季节更迭的欣喜,以及对生活琐事的感慨的诗。 首联“残暑已俶装,好风方来归。未能疏团扇,且复制秋衣。”描绘了夏日的残热逐渐退去,凉爽的风开始吹拂的景象。诗人用“俶装”来形象地描述夏日的结束,仿佛是夏天的士兵整理行装,准备撤退。而“好风方来归”则表达了诗人对风的期盼和欣喜。在炎热的夏天,能够吹来一阵清凉的风,无疑是一种莫大的享受。而“未能疏团扇”和“且复制秋衣”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团扇的深厚感情。团扇是古代女子用来驱热扇风的工具,诗人不能疏远它,只能复制秋衣来替代。 颔联“高蝉遂如许,长吟送落晖。”描绘了高处的蝉声不断,似乎在用长吟的方式送别落日。蝉在夏日里是常见的昆虫,它们在炎热的天气里鸣叫,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而“长吟送落晖”则表达了蝉声与落日的对应关系,蝉声似乎在陪伴着落日西下。 颈联“相戒趣女功,莎虫能表微。”诗人从自然景象中领悟到一些生活的道理。“相戒趣女功”表达了告诫家中女子要勤勉纺织的意思,而“莎虫能表微”则表达了对细微之处的观察和思考。莎虫是纺织业中常见的一种虫子,它的存在往往预示着纺织品中存在的问题。诗人通过观察莎虫的存在,提醒人们关注细微之处,防微杜渐。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夏日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季节更迭的欣喜和对生活琐事的感慨。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有对生活哲理的感悟。诗人通过对团扇、蝉声、莎虫等细节的描写,展现了他敏锐的观察力和对生活的热爱。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给人以清新明快之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残暑已俶装,好风方来归。
未能疏团扇,且复制秋衣。
高蝉遂如许,长吟送落晖。
相戒趣女功,莎虫能表微。
作者介绍 黄庭坚简介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关键词解释

  • 方来

    读音:fāng lái

    繁体字:方來

    意思:(方来,方来)

    1.将来。
    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吴王占梦》:“﹝王孙圣﹞博学彊识,通于方来之事,可占大王梦。”
    《后汉书皇后纪序》:“向

  • 残暑

    读音:cán shǔ

    繁体字:殘暑

    意思:(残暑,残暑)
    残余的暑气。
    唐·沈佺期《酬苏员外味道夏晚寓直省中见赠》诗:“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
    唐·白居易《曲江早秋》诗:“早凉晴后至,残暑暝来散

  • 来归

    读音:lái guī

    繁体字:來歸

    英语:come over and pledge allegiance

    意思:(来归,来归)
    I

    1.回来;归来。
    《诗小雅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