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已亥杂诗 276》 设想英雄垂暮日,温柔不住住何乡。

设想英雄垂暮日,温柔不住住何乡。

意思:假设想英雄垂垂老矣天,温柔不住住哪儿。

出自作者[清]龚自珍的《已亥杂诗 276》

全文赏析

这首诗《少年虽亦薄汤武,不薄秦皇与汉武。 设想英雄垂暮日,温柔不住住何乡。》是一首对历史人物进行独特解读的诗篇。它以独特的视角,对少年、英雄、垂暮、温柔等概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首句“少年虽亦薄汤武”,诗人似乎在暗示,少年时期的人们,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往往带有一种理想化的色彩,他们对于英雄人物的崇拜和敬仰往往超过了实际的历史背景。这种观点并非全无道理,因为少年时期的人们往往对世界充满好奇,他们渴望探索未知,渴望理解历史,因此他们的评价往往带有一种理想化的色彩。 “不薄秦皇与汉武”则是对这一观点的反驳,诗人似乎在强调,历史人物的评价不应被单一的理想化评价所限定。秦皇汉武作为历史上著名的帝王,他们的功过是非,他们的统治方式,他们的决策过程,都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和理解。因此,不应因为少年时期的理想化评价而对他们有所轻视。 “设想英雄垂暮日,温柔不住住何乡。”这句诗则是对历史人物的另一种解读。诗人似乎在暗示,即使英雄人物到了垂暮之年,他们的内心深处仍然渴望一种温柔的生活方式。这并非意味着他们想要逃避责任和挑战,而是他们对于生活的理解更加深入和丰富。他们不再追求外在的征服和胜利,而是更加注重内心的满足和安宁。这种理解也并非全无道理,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轨迹和人生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对于生活的理解也会发生变化。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解读,展示了历史人物的多面性和复杂性。它鼓励我们不要被单一的评价所限定,而是要深入研究和理解历史人物的真实面貌。同时,它也提醒我们,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对于生活的理解也会发生变化,我们应该尊重和理解这种变化。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解读,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少年虽亦薄汤武,不薄秦皇与汉武。
设想英雄垂暮日,温柔不住住何乡。
作者介绍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sè)人,号定庵(ān)。汉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50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关键词解释

  • 垂暮

    读音:chuí mù

    繁体字:垂暮

    短语:薄暮 暮 夕

    英语:dusk

    意思:傍晚。借喻人到晚年。
    宋·张元干《醉落魄》词:“天涯万里情怀恶,年华垂暮犹离索。”

  • 设想

    读音:shè xiǎng

    繁体字:設想

    短语:设计

    英语:imagine

    意思:(设想,设想)

    1.假想,悬拟;想象。
    清·赵翼《瓯北诗话明妃

  • 不住

    读音:bú zhù

    繁体字:不住

    英语:repeatedly

    意思:
    1.不停;不断。
    南朝·梁·沈约《千佛颂》:“不常不住,非今非昔。”
    唐·李白《早发白帝城》诗:

  • 英雄

    解释

    英雄 yīngxióng

    [hero] 非凡出众的人物。指见解、才能超群出众或领袖群众的人

    总揽英雄。——《三国志·诸葛亮传》

    英雄乐业。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