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养拙》 铁柔不为剑,木曲不为辕。

铁柔不为剑,木曲不为辕。

意思:铁柔不为剑,木曲不为方向。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养拙》

全文赏析

这首诗《铁柔不为剑,木曲不为辕。今我亦如此,愚蒙不及门。甘心谢名利,灭迹归丘园。坐卧茅茨中,但对琴与尊。身去缰锁累,耳辞朝市喧。逍遥无所为,时窥五千言。无忧乐性场,寡欲清心源。始知不才者,可以探道根。》是作者对一种超脱于世俗名利的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追求的体现。 首先,诗中引用了“铁柔不为剑,木曲不为辕”这一比喻,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无为的生活态度的理解。他认为,像铁一样柔软并不适合成为剑,而像木一样弯曲并不适合作为辕,因为它们都顺应自然,不刻意追求改变。这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然的向往。 接着,“甘心谢名利,灭迹归丘园”表达了作者对于名利的淡泊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他愿意放弃名利,远离尘世喧嚣,回到自己的家园中,过着简单的生活。这种生活虽然简朴,但却充满了琴声和酒樽的乐趣。 “逍遥无所为,时窥五千言”这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由的追求和对道家思想的向往。他逍遥自在,无所事事,但并不感到空虚和无聊。相反,他时常阅读《道德经》等道家经典,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最后,“无忧乐性场,寡欲清心源”表达了作者对于无忧无虑的生活的追求和对内心世界的净化。他认为,只有通过减少欲望和净化内心,才能真正地享受无忧无虑的生活。这也体现了作者对于道家思想中“无为而治”和“清心寡欲”的理解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超脱世俗名利、追求自然和道家思想的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追求。它提醒人们要淡泊名利、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同时也表达了对道家思想的敬仰和追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铁柔不为剑,木曲不为辕。
今我亦如此,愚蒙不及门。
甘心谢名利,灭迹归丘园。
坐卧茅茨中,但对琴与尊。
身去缰锁累,耳辞朝市喧。
逍遥无所为,时窥五千言。
无忧乐性场,寡欲清心源。
始知不才者,可以探道根。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不为

    读音:bù wéi

    繁体字:不為

    意思:(不为,不为)
    I

    1.不做;不干。
    《诗卫风淇奥》:“善戏嚯矣,不为虐兮。”
    《孟子梁惠王上》:“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