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柔不为剑,木曲不为辕。
意思:铁柔不为剑,木曲不为方向。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养拙》
全文赏析
这首诗《铁柔不为剑,木曲不为辕。今我亦如此,愚蒙不及门。甘心谢名利,灭迹归丘园。坐卧茅茨中,但对琴与尊。身去缰锁累,耳辞朝市喧。逍遥无所为,时窥五千言。无忧乐性场,寡欲清心源。始知不才者,可以探道根。》是作者对一种超脱于世俗名利的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追求的体现。
首先,诗中引用了“铁柔不为剑,木曲不为辕”这一比喻,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无为的生活态度的理解。他认为,像铁一样柔软并不适合成为剑,而像木一样弯曲并不适合作为辕,因为它们都顺应自然,不刻意追求改变。这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然的向往。
接着,“甘心谢名利,灭迹归丘园”表达了作者对于名利的淡泊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他愿意放弃名利,远离尘世喧嚣,回到自己的家园中,过着简单的生活。这种生活虽然简朴,但却充满了琴声和酒樽的乐趣。
“逍遥无所为,时窥五千言”这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由的追求和对道家思想的向往。他逍遥自在,无所事事,但并不感到空虚和无聊。相反,他时常阅读《道德经》等道家经典,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最后,“无忧乐性场,寡欲清心源”表达了作者对于无忧无虑的生活的追求和对内心世界的净化。他认为,只有通过减少欲望和净化内心,才能真正地享受无忧无虑的生活。这也体现了作者对于道家思想中“无为而治”和“清心寡欲”的理解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超脱世俗名利、追求自然和道家思想的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追求。它提醒人们要淡泊名利、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同时也表达了对道家思想的敬仰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