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堂堂不复追,空余草木弄晴晖。
意思:春去堂堂不再追,空多草木弄晴晖。
出自作者[宋]苏辙的《次韵刘敏殿丞送春》
全文赏析
这首诗《四月十一日立夏》是一首描绘春天结束、夏天来临的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事变化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的感慨和态度。
首句“春去堂堂不复追,空余草木弄晴晖。”描绘了春天离去,而草木在晴天中嬉戏的景象,表达了春去夏来的自然规律,以及诗人对春逝的感慨。这句诗以生动的景色描绘,寓含了时光飞逝、年华老去的感慨。
“交游归雁行将尽,踪迹鸣鸠懒韵不飞。” 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季节更替的景象,交游的朋友如同大雁行将飞往别处,鸣鸠因懒散的韵律而不再飞翔,进一步强调了时光流转、人事代谢的感慨。
“老大未须惊节物,醉狂兼得避危机。”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年龄增长的坦然接受,不再为季节的更替而惊慌失措,而是以酒醉和狂放的态度来应对生活中的危机。这种态度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豁达和乐观。
“东风虽有经旬在,芳意従今日日非。” 最后两句直接点明主题,虽然东风依然吹拂,但花草的香气却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散,象征着人事的变迁和物是人非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春去夏来景象的描绘,表达了时光飞逝、年华老去的感慨,以及对生活的豁达和乐观态度。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事变化的感慨,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