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朝之名臣,承平之王孙。
意思:前朝的名臣,太平之王。
出自作者[宋]岳珂的《蔡忠惠赵氏风度帖赞》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颂前朝的名臣和承平时代的王孙。诗中描绘了这位王孙的笔法和画艺,赞美他能够将笔妙和跋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达到了一旦而并臻的艺术境界。
首句“前朝之名臣,承平之王孙”是对这位王孙身份的描述,他是一位前朝的名臣的后代,生活在承平时代,是一位王孙。这样的身份背景为他的艺术创作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视角。
“笔妙而跋真,一旦而并臻”是对这位王孙的画艺的赞美。这里的“笔妙”指的是他的绘画技巧高超,能够巧妙地运用笔触,创造出生动的画面。“跋真”则是指他能够在绘画中真实地表现出事物的本质,使得作品栩栩如生。这两点结合在一起,使得他的作品达到了难以企及的艺术境界。
“此盖不特适千里而喜似人”则是对这位王孙的品格和艺术的进一步赞美。这里的“适千里”指的是他的艺术作品能够超越一般水平,达到高远的境界;“喜似人”则是指他的作品不仅仅是追求形式的完美,更是能够传达出人性的情感和内涵。因此,这位王孙的作品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审美需求,更是能够触动人心,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前朝的名臣后代的承平生活和卓越的艺术成就,表达了对这位王孙的敬仰和赞美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于艺术追求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展现了诗歌的审美价值和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