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重于桑亦易明。
意思:生重于桑也容易明白。
出自作者[宋]张耒的《有所叹五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饥儿和偷桑母兄的故事,揭示了社会上一些人道德沦丧的可悲现象。
首先,诗中描绘了一个饥儿因为无食而偷窃邻居桑树的情景。这个饥儿的行为虽然不符合道德规范,但他的行为源于饥饿的无奈,这是人之常情。然而,当饥儿被发现并被主人杀死时,他的家人却表现得十分冷漠,甚至在尸旁叹息,却不肯伸张正义。
接着,诗中提出了一个深奥的道德问题:为什么有些人会为了微不足道的原因而轻易地改变一个人的生命?在这个故事中,改变饥儿的生命只需要一点点微小的努力,比如及时发现并制止饥儿的偷窃行为,或者向邻居说明情况并寻求帮助。然而,这些人却选择了冷漠和忽视,让一个无辜的生命轻易地消逝。
最后,诗中以“世上谁非窃桑子”作为结尾,表达了对这种道德沦丧现象的深深忧虑。这个结尾既是对故事本身的总结,也是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它提醒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尊重他人的生命和尊严,不应该因为一己之私利而轻易地改变他人的命运。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饥儿和偷桑母兄的故事,揭示了社会上一些人道德沦丧的可悲现象,并提出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尊严的重视。这首诗具有深刻的思考和启示意义,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