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不解俗语,颇识天语香。
意思:竹子不明白俗语,认识自然语香。
出自作者[宋]释宝昙的《曾知合相宜堂》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竹为对象,通过描绘竹的形态和特质,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首联“竹不解俗语,颇识天语香”,以拟人化的手法,将竹子描绘成不理解世俗语言,却能领略天籁之香的存在。这一描绘既表现了竹的清高脱俗,也表达了诗人对竹的喜爱之情。
“经年北窗梦,十倍西湖凉”,颔联写诗人对竹子的喜爱之情,不仅源于竹的特质,更因为竹在夏日里带来的清凉感觉。这里用“北窗梦”和“西湖凉”形成对比,进一步强调了竹在诗人心中的特殊地位。
颈联“有时共竹语,风雨撼一床”,描绘了诗人与竹子在风雨中相依相伴的情景,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对竹的深厚感情。
“屋间恐飞去,著绣围上方”,这一句描绘了竹子在屋内被绣围起来的情景,进一步强调了竹子的珍贵和独特。
“念君爱臣心,如爱竹在傍”,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君主的感激之情,也表现了诗人对忠诚和奉献的追求。
“闲官固自好,要地庸何伤”,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闲职的满足和对名利的淡泊,体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人格。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竹子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清高、忠诚、淡泊名利等品质的追求,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向上的态度。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