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览镜喜老》 倘得及此限,何羡荣启期。

倘得及此限,何羡荣启期。

意思:如果能这样限制,为什么要羡慕荣启朝。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览镜喜老》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今朝览明镜,须鬓尽成丝》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和衰老的深刻理解。 诗中描绘了诗人对着明镜观察自己逐渐衰老的容颜,感叹岁月不饶人。诗人的年龄已经六十四岁,这是他不可避免地会衰老的原因。他的亲属们对他的老态感到惋惜,但诗人却对此微笑,这种心情只有少数人能够理解。 随后,诗人借酒浇愁,捋着白髭,从容不迫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生命值得留恋,衰老并不值得悲哀。如果生命值得留恋,那么在生命的某个阶段,也就是衰老阶段,也应该是值得珍惜的。晚年的衰老胜过早逝,这个道理是毫无疑问的。 最后,诗人引用了古人的话,“浮生七十稀”,表示即使生命少六年,也是幸运的,如果能达到这个限期,他甚至羡慕荣启期那样长寿。诗人的态度是乐观积极的,他认为应该欢喜而不是叹息,应该更加痛饮美酒。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对衰老的坦然接受,充满了哲理和智慧,给人以启示和鼓舞。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今朝览明镜,须鬓尽成丝。
行年六十四,安得不衰羸。
亲属惜我老,相顾兴叹咨。
而我独微笑,此意何人知?
笑罢仍命酒,掩镜捋白髭。
尔辈且安坐,从容听我词。
生若不足恋,老亦何足悲。
生若苟可恋,老即生多时。
不老即须夭,不夭即须衰。
晚衰胜早夭,此理决不疑。
古人亦有言,浮生七十稀。
我今欠六岁,多幸或庶几。
倘得及此限,何羡荣启期。
当喜不当叹,更倾酒一卮。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荣启

    读音:róng qǐ

    繁体字:榮啓

    意思:(荣启,荣启)
    春秋隐士荣启期的省称。
    元·耶律楚材《和移剌继先韵》之二:“常笑梁鸿歌《五噫》,窃学荣启弹三乐。”
    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古人姓名割裂》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