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冰莫向河源塞,阳气今从地底回。
意思:暗冰没有向黄河源头堵塞,阳气现在从地底回。
出自作者[唐]韩偓的《冬至夜作(天复二年壬书戍,随驾在凤翔府)》
全文赏析
这首诗《中宵忽见动葭灰》是一首描绘冬去春来的季节变化的诗,它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季节更替的深刻观察和敏锐感受。
首句“中宵忽见动葭灰”中,“中宵”点明了时间是深夜,“忽见”则描绘了季节变化的突然性,暗示了冬去春来的自然规律。而“葭灰”则象征着冬天的结束和春天的到来,这一句直接引出了诗的主题。
“料得南枝有早梅”一句,通过“早梅”的意象,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到来。早梅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也暗示了春天的温暖和生机。
接下来的“四野便应枯草绿”一句,描绘了春天的到来带来的变化。四野里的枯草在春雨的滋润下,开始变得绿意盎然,这一景象生动地展示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九重先觉冻云开”一句,通过“冻云”的意象,描绘了寒冷的天气即将过去,温暖的春天即将来临。这一句进一步强化了诗的主题。
“阴冰莫向河源塞,阳气今从地底回”两句,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到来带来的另一个变化——冰雪融化,大地回春。这两句诗充满了对春天的期待和希望。
最后,“不道惨舒无定分,却忧蚊响又成雷”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季节变化的感慨和担忧。虽然春天即将来临,但也要警惕雷声的突然响起,这可能预示着新的挑战和变化。这两句诗以一种深沉的语气,为全诗画上了句号。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季节更替的深刻观察和敏锐感受。它通过对冬去春来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它也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慨和担忧,展现了诗人的深沉情感和敏锐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