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郑子寿野趣烧烛醉梅花》 移取堂前双蜡烛,花边照出玉精神。

移取堂前双蜡烛,花边照出玉精神。

意思:移取堂前双蜡烛,花边照出玉精神。

出自作者[宋]戴复古的《郑子寿野趣烧烛醉梅花》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瓶花》,作者通过描绘瓶花的美,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首句“古瓶斜插数枝春”,诗人以古朴的瓷瓶,斜插着几枝春花,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瓶花图。这句诗不仅描绘了瓶花的形象,还以“数枝春”这一语带双关,暗示了诗人对生活的希望和欣喜。 第二句“此即君家劝酒人”,诗人将瓶花比作家中劝酒的人,赋予瓶花以生命和情感,使诗的意境更加生动活泼。这句诗不仅描绘了诗人与瓶花的互动,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第三句“移取堂前双蜡烛”,诗人以移取蜡烛的行动,描绘出瓶花在堂前盛开的景象,进一步丰富了诗的意境。这句诗不仅描绘了美丽的场景,还以“双蜡烛”的意象,暗示了诗人对生活美满的祝愿和祈愿。 最后一句“花边照出玉精神”,诗人以“玉精神”形容瓶花的美,表达了对美的赞叹和追求。这句诗以明亮的阳光照耀在瓶花上,使其显得更加美丽动人的情景收尾,使整首诗的画面更加生动鲜明。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瓶花的美,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生动,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诗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古瓶斜插数枝春,此即君家劝酒人。
移取堂前双蜡烛,花边照出玉精神。
作者介绍 鲍令晖简介
戴复古(1167年-1248年后),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隐。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

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解释

  • 花边

    读音:huā biān

    繁体字:花邊

    短语:如意

    英语:lace

    意思:(花边,花边)

    1.边缘上的花纹。如:瓶口上有一道蓝色花边。

    2

  • 蜡烛

    读音:là zhú

    繁体字:蠟燭

    英语:candle

    意思:(蜡烛,蜡烛)
    蜡制的照明用品。通常做成圆柱形,中有棉纱芯,燃点纱芯以发光。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周仲智

  • 精神

    读音:jīng shén

    繁体字:精神

    短语:原形 面目 庐山真面目 真面目

    英语:spiritual

    意思:
    1.指人的精气、元神。相对于形骸而言。

  • 堂前

    读音:táng qián

    繁体字:堂前

    意思:
    1.正房前面。
    汉·无名氏《艷歌行》:“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
    晋·陶潜《归园田居》诗之一:“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唐·杜甫

  • 烛花

    读音:zhú huā

    繁体字:燭花

    英语:snuff

    意思:(烛花,烛花)
    亦作“烛华”。

    1.蜡烛的光焰。
    南朝·梁元帝《对烛赋》:“烛烬落,烛华明。”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