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种竹》 乃知就阳意,草木皆有情。

乃知就阳意,草木皆有情。

意思:才知道去阳意,花草树木皆有情。

出自作者[宋]司马光的《种竹》

全文赏析

首先,从整体上看,这首诗以种竹为引子,通过描绘竹子的生长习性和情感,表达了草木皆有情,皆向阳的主题思想。同时,通过园葵的对比,强调了生命对阳光和温暖的向往。 接下来,我们逐句进行赏析: “种竹南墙阴,竹生皆北向。”描绘了种竹的场景,竹子生长在南墙的阴面,但是它们都朝向北方。这里通过描绘竹子的生长方向,为下文的议论做了铺垫。 “苟非阳在北,竹性安可强。”这句话提出了一个假设,如果不是阳光在北边,竹子的习性又怎能强行改变呢?这里通过反问的方式,进一步引导读者思考竹子的生长习性和向阳性。 “乃知就阳意,草木皆有情。”这是诗的转折点,由此引出草木皆有情,皆向阳的主题。通过“乃知”二字,表达了诗人对草木向阳生长的深刻理解。 “园葵最柔弱,独取倾心名。”这句话通过对比园葵,强调了生命对阳光和温暖的向往。园葵虽然柔弱,但它却独独倾心于阳光,进一步印证了草木皆有情,皆向阳的主题。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种竹为切入点,通过描绘竹子的生长习性和情感,表达了草木皆有情,皆向阳的主题思想,同时也展示了生命对阳光和温暖的向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种竹南墙阴,竹生皆北向。
苟非阳在北,竹性安可强。
乃知就阳意,草木皆有情。
园葵最柔弱,独取倾心名。
作者介绍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关键词解释

  • 草木

    读音:cǎo mù

    繁体字:草木

    英语:vert

    意思:
    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易坤》:“天地变化,草木蕃。”
    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太行之阳有盘谷

  • 有情

    读音:yǒu qíng

    繁体字:有情

    英语:sattva

    意思:
    1.有情感。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卫洗马初欲渡江,形神惨悴,语左右云:‘见此芒芒,不觉百端交集。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