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王介甫知毗陵》 欵行问风俗,低意骑更驽。

欵行问风俗,低意骑更驽。

意思:欵行询问风俗,低意骑更笨。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送王介甫知毗陵》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吴地农民在酷暑和严冬两个季节的艰辛,以及地方官员在处理租税问题时的粗暴态度。诗中通过对农民和官员行为的描绘,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公正、仁慈的追求。 首先,诗中通过对吴牛畏热、吴田畏枯的描绘,展现了农民在酷暑和严冬两个季节的艰难处境。在酷暑季节,牛无树荫,无法正常劳作;在严冬季节,由于缺乏灌溉,禾苗无法生长,农民无法获得足够的收成。这些描绘生动地展现了农民的困境,同时也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不平等。 其次,诗中通过对地方官员处理租税问题的描绘,展现了官员的冷酷和无情。他们只知道催促农民交租,而不关心农民的生计。这种描写揭示了官员的官僚主义和腐败问题,也反映了社会对公正和仁慈的渴望。 最后,诗中表达了对公正、仁慈的追求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诗人通过对比不同官员的行为,表达了对公正、仁慈的向往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他认为,如果官员能够真正关心百姓的生计,能够体恤民情,那么他们就应该采取不同的治理方式,而不是一味追求形式上的华丽和表面的威严。 整首诗语言生动,描绘细腻,情感真挚,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公正、仁慈的追求。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吴牛常畏热,吴田常畏枯。
有树不荫犊,有水不滋{左禾右刍}。
孰知事春农,但知急秋租。
太守追县官,堂上怒奋须。
县官促里长,堂下鞭扑俱。
不体天子仁,不恤黔首逋。
借问彼为政,一一何所殊。
今君请郡去,预喜民将苏。
每观二千石,结束辞国都。
丝鞯加锦缘,银勒以金涂。
兵吏拥後队,剑挝盛前驱。
君又不若此,革辔陪泥乌。
欵行问风俗,低意骑更驽。
下情靡不达,略细举其麤。
曾肯为众异,亦罔为世趋。
学诗闻已熟,爱棠理岂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风俗

    读音:fēng sú

    繁体字:風俗

    短语:风土 俗 人情 传统 风 遗俗

    英语:custom

    意思:(风俗,风俗)

    1.相沿积久而成的风气、习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