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送王介甫知毗陵》

吴牛常畏热,吴田常畏枯。
有树不荫犊,有水不滋{左禾右刍}。
孰知事春农,但知急秋租。
太守追县官,堂上怒奋须。
县官促里长,堂下鞭扑俱。
不体天子仁,不恤黔首逋。
借问彼为政,一一何所殊。
今君请郡去,预喜民将苏。
每观二千石,结束辞国都。
丝鞯加锦缘,银勒以金涂。
兵吏拥後队,剑挝盛前驱。
君又不若此,革辔陪泥乌。
欵行问风俗,低意骑更驽。
下情靡不达,略细举其麤。
曾肯为众异,亦罔为世趋。
学诗闻已熟,爱棠理岂
作品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吴地农民在酷暑和严冬两个季节的艰辛,以及地方官员在处理租税问题时的粗暴态度。诗中通过对农民和官员行为的描绘,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公正、仁慈的追求。 首先,诗中通过对吴牛畏热、吴田畏枯的描绘,展现了农民在酷暑和严冬两个季节的艰难处境。在酷暑季节,牛无树荫,无法正常劳作;在严冬季节,由于缺乏灌溉,禾苗无法生长,农民无法获得足够的收成。这些描绘生动地展现了农民的困境,同时也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不平等。 其次,诗中通过对地方官员处理租税问题的描绘,展现了官员的冷酷和无情。他们只知道催促农民交租,而不关心农民的生计。这种描写揭示了官员的官僚主义和腐败问题,也反映了社会对公正和仁慈的渴望。 最后,诗中表达了对公正、仁慈的追求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诗人通过对比不同官员的行为,表达了对公正、仁慈的向往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他认为,如果官员能够真正关心百姓的生计,能够体恤民情,那么他们就应该采取不同的治理方式,而不是一味追求形式上的华丽和表面的威严。 整首诗语言生动,描绘细腻,情感真挚,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公正、仁慈的追求。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关诗词
  • 1
    [唐]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 2
    [唐]
    千官肃事,万国朝宗。
    载延百辟,爰集三宫。
    君臣德合,鱼水斯同。
    睿图方水,周历长隆。
  • 3
    [唐]
    并州近胡地,此去事风沙。
    铁马垂金络,貂裘犯雪花。
    曾持两郡印,多比五侯家。
    继世新恩厚,从军旧国赊。
    戍烟千里直,边雁一行斜。
    想到清油幕,长谋出左车。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