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牛常畏热,吴田常畏枯。 有树不荫犊,有水不滋{左禾右刍}。 孰知事春农,但知急秋租。 太守追县官,堂上怒奋须。 县官促里长,堂下鞭扑俱。 不体天子仁,不恤黔首逋。 借问彼为政,一一何所殊。 今君请郡去,预喜民将苏。 每观二千石,结束辞国都。 丝鞯加锦缘,银勒以金涂。 兵吏拥後队,剑挝盛前驱。 君又不若此,革辔陪泥乌。 欵行问风俗,低意骑更驽。 下情靡不达,略细举其麤。 曾肯为众异,亦罔为世趋。 学诗闻已熟,爱棠理岂 |
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吴地农民在酷暑和严冬两个季节的艰辛,以及地方官员在处理租税问题时的粗暴态度。诗中通过对农民和官员行为的描绘,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公正、仁慈的追求。 首先,诗中通过对吴牛畏热、吴田畏枯的描绘,展现了农民在酷暑和严冬两个季节的艰难处境。在酷暑季节,牛无树荫,无法正常劳作;在严冬季节,由于缺乏灌溉,禾苗无法生长,农民无法获得足够的收成。这些描绘生动地展现了农民的困境,同时也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不平等。 其次,诗中通过对地方官员处理租税问题的描绘,展现了官员的冷酷和无情。他们只知道催促农民交租,而不关心农民的生计。这种描写揭示了官员的官僚主义和腐败问题,也反映了社会对公正和仁慈的渴望。 最后,诗中表达了对公正、仁慈的追求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诗人通过对比不同官员的行为,表达了对公正、仁慈的向往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他认为,如果官员能够真正关心百姓的生计,能够体恤民情,那么他们就应该采取不同的治理方式,而不是一味追求形式上的华丽和表面的威严。 整首诗语言生动,描绘细腻,情感真挚,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公正、仁慈的追求。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