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乘扶接受翰。
意思:想乘着接受翰。
出自作者[南北朝]江淹的《杂体诗 孙廷尉绰杂述》
全文赏析
这首诗《太素既已分》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通过描绘自然和人生,表达了对道义、真理的追求和对个体生命的思考。
首先,诗中提到了“太素”,这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概念,通常指天地万物未分化的状态。在这里,“太素既已分”意味着宇宙万物已经有了各自的形兆,即形态和征兆。这个描述展示了宇宙的宏大和复杂,同时也暗示了万物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接着,“寂动茍有源”一句,表达了对生命运动和宇宙秩序的深刻理解。这里的“寂动”指的是生命的静默和动态,而“有源”则暗示了万事万物都有其根源和源头。这种理解展示了诗人对宇宙规律的深刻认识,也表达了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之情。
“道丧涉千载,津梁谁能了”两句,表达了对道义的失落和寻求的痛苦。这里的“道”可以理解为真理、智慧、道德等抽象的概念,而“丧”则表达了对这种价值的失落和丧失。诗人通过询问谁能解决这种困境,表达了对寻求真理的渴望和对道义的执着。
“思乘扶接受翰,卓然凌风矫”两句,描绘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追求。这里表达了诗人想要借助扶手,驾驭笔墨,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智慧,追求卓越和超越。这种追求展示了诗人的自信和勇气,也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执着。
在接下来的部分,“静观尺棰义,理足未尝少”两句,表达了对真理的探索和对理据的自信。这里提到的“尺棰义”是古代哲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诗人通过静观这些概念,发现其中的道理并不少,表达了对真理的追求和对理据的自信。
最后,“物我俱忘怀,可以狎鸥鸟”两句,表达了对个体生命的超越和对自由的向往。这里,“物我俱忘”表达了诗人对自我和世界的超越,而“狎鸥鸟”则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这种超越和向往展示了诗人的豁达和自由精神,也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和人生,表达了对道义、真理的追求和对个体生命的思考。诗人的自信、勇气、豁达和自由精神,以及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都在这首诗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