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醒心亭》 物各有感通,此理贵深喻。

物各有感通,此理贵深喻。

意思:万物各有感应,这道理贵在深入理解。

出自作者[宋]陈宾的《醒心亭》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通过对亭子的命名和周围环境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欣赏。 首先,诗中提到了亭子的名字“醒心亭”,并以此为引子,阐述了人与亭子之间的关系。作者认为,万物都有感应,这种感应需要深入理解、比喻才能表达出来。这与亭子的命名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亭子的命名也暗示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接着,诗中描述了岘山的景象,岘山是莆阳的一处名胜,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作者通过描述岘山的丰碑和人们的感怀,进一步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感悟。他认为,通过推类可以发现更多的哲理,这些哲理可以用来解释和表达亭子的意义。 在诗的中间部分,作者描述了自己从莆阳出发,一路上春光明媚,经过醒心亭时的感受。他感到肩舆摇晃不定,思绪纷乱,但当他到达醒心亭时,他感到身心放松,仿佛被醉意所包围。这一段描述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在醒心亭前的感受,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领悟。 最后,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人与自然、物我相忘、情景相会的欣赏。他认为,在醒心亭中,他感到身心放松,仿佛与外界隔绝,与自然融为一体。这种感受让他感到泰然自若,万境皆空。同时,他也强调了后乐与先忧的观念,即要有远大的抱负和责任感,这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语言优美、寓意深刻,通过对醒心亭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阐述,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对人生哲理的感悟。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亭以醒心名,心与亭何与。
物各有感通,此理贵深喻。
岘山峙丰碑,见者皆堕泪。
推类尽其余,庶表名亭义。
我昨发莆阳,春光正明媚。
肩舆撼顿间,思虑杂劳勚。
行行复行行,至此若沾醉。
振衣蹑斯亭,四顾足清致。
芳树布繁阴,晴山荐空翠。
时有幽禽来,且无俗驾至。
物我方两忘,情景亦相会。
天君始泰然,万境绝纤翳。
后乐与先忧,虚灵良不昧。
揭扁端在兹,夫岂无所试。
尚期知我者,他时来作记。

关键词解释

  • 有感

    读音:yǒu gǎn

    繁体字:有感

    意思:有感触;有感受。
    宋·梅尧臣《河阳秋夕梦与永叔游嵩》诗:“揽衣方有感,还喜问来音。”
    清·叶廷琯《鸥陂渔话刘涧香父子遗诗》:“先涧翁殁,以诸生终,未竟所学,同人咸

  • 深喻

    读音:shēn yù

    繁体字:深喻

    意思:深切理解。
    严复《译<天演论>自序》:“斯言也,吾始疑之,乃今深喻笃信,而叹其说之无以易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关于停战的清方档案》:“吾师为难,非特仪所深喻,即南方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