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各有感通,此理贵深喻。
意思:万物各有感应,这道理贵在深入理解。
出自作者[宋]陈宾的《醒心亭》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通过对亭子的命名和周围环境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欣赏。
首先,诗中提到了亭子的名字“醒心亭”,并以此为引子,阐述了人与亭子之间的关系。作者认为,万物都有感应,这种感应需要深入理解、比喻才能表达出来。这与亭子的命名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亭子的命名也暗示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接着,诗中描述了岘山的景象,岘山是莆阳的一处名胜,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作者通过描述岘山的丰碑和人们的感怀,进一步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感悟。他认为,通过推类可以发现更多的哲理,这些哲理可以用来解释和表达亭子的意义。
在诗的中间部分,作者描述了自己从莆阳出发,一路上春光明媚,经过醒心亭时的感受。他感到肩舆摇晃不定,思绪纷乱,但当他到达醒心亭时,他感到身心放松,仿佛被醉意所包围。这一段描述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在醒心亭前的感受,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领悟。
最后,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人与自然、物我相忘、情景相会的欣赏。他认为,在醒心亭中,他感到身心放松,仿佛与外界隔绝,与自然融为一体。这种感受让他感到泰然自若,万境皆空。同时,他也强调了后乐与先忧的观念,即要有远大的抱负和责任感,这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语言优美、寓意深刻,通过对醒心亭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阐述,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对人生哲理的感悟。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