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言我当喜,亦言我当惧。
意思:人们说我应当高兴,也说我应该害怕。
出自作者[宋]苏辙的《癸未生日》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一种独特的视角,表达了对于生命、人生、世法、轮回等问题的深刻思考。
首先,诗中提出了一个哲学性的问题:生与死,究竟是何物?“我生本无生,安有六十五”,诗人认为,生与死并非实质性的东西,只是人们赋予其意义和价值,从而产生了种种困扰和痛苦。这种观点带有一些道家和禅宗的哲学色彩,强调了生命的自然状态,超越了世俗的束缚。
接着,“随流登中朝,失脚堕南土”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不确定性。诗人似乎在描述自己曾经在繁华世界中追逐名利,但最终却落入了南方的困境。这反映了人生的起伏不定,以及人们在追求名利的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困境。
“人言我当喜,亦言我当惧”揭示了人们对于喜惧的误解。人们通常认为喜惧是人生的常态,但诗人却认为“我心终颓然,喜惧不入故”,即真正的自我并不受喜惧的影响。这种观点强调了自我认知的重要性,提醒人们不要被外界的评价和期待所左右。
最后,“归来二顷田,且复种禾黍。儿言生日至,可就睢昙语。平生不为恶,今日安所诉。”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态度:回归自然,回归本真,过一种简单朴素的生活。诗人认为,即使失去了名利地位,仍然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只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整首诗充满了哲理和智慧,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人生、世法的深刻思考。它提醒人们不要被世俗的束缚所困扰,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安宁,过上简单朴素的生活。这首诗对于那些在追求名利过程中感到困惑和迷茫的人来说,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