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上翁岭》 放车秋崖望,所得过旧闻。

放车秋崖望,所得过旧闻。

意思:放车秋崖望,所得超过旧闻。

出自作者[宋]曾巩的《上翁岭》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山水的画卷,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生活的感慨。 首联“放车秋崖望,所得过旧闻”描绘了诗人驾车在秋日的山崖边,欣赏到了超越过去听闻的美景。这一联引出了整首诗的主题,即秋天的山水之美。 颔联“初疑古轴画,山水秋毫分”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看到的山水美景,初看之下,以为是古人的画卷,可见其美丽非比寻常。这里的描绘十分细腻,令人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惊叹。 颈联“时见崖下雨,多从衣上云”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山崖间秋雨绵绵,云雾缭绕的景象,令人仿佛身临其境。 接下来,“濯足行尚侧,心忧踏天文”描绘了诗人在山水间濯足前行的情景,同时心里忧虑着是否会踏坏这天然的美景。这里的描绘既展示了诗人的洒脱不羁,又表现出他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八荒正摇落,独余草木薰”通过对比,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八荒之地正在凋零,而这里的草木却仍然芬芳。这一对比进一步凸显了这里山水之美。 “但觉耳目胜,未知筋力勤”表达了诗人沉浸在这美景中,只觉得耳目得到了享受,而忘记了身体的疲劳。这里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沉醉和享受。 最后,“颠毛已种种,世患方纷纷。何当啸吟此,日与樵苏群。”诗人感慨自己已经年老,世上的纷扰不断,希望能在这里啸吟山水,与樵夫为伍,生活在这美景之中。这里的表达充满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然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山水的描绘和诗人自身的感受,展示了自然美景的魅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然的向往。诗歌的语言生动,描绘细腻,令人感受到秋天的美丽和诗人的真情实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放车秋崖望,所得过旧闻。
初疑古轴画,山水秋毫分。
时见崖下雨,多从衣上云。
濯足行尚侧,心忧踏天文。
八荒正摇落,独余草木薰。
但觉耳目胜,未知筋力勤。
颠毛已种种,世患方纷纷。
何当啸吟此,日与樵苏群。
作者介绍 曾巩简介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宁五年(1072)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六年(1083),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关键词解释

  • 旧闻

    读音:jiù wén

    繁体字:舊聞

    英语:old lore

    意思:(旧闻,旧闻)

    1.指往昔的典籍和传闻。
    《史记太史公自序》:“罔罗天下放失旧闻。”

  • 所得

    读音:suǒ de

    繁体字:所得

    英语:(n) that which one acquires; one\'s gains

    意思:得到的(东西)。
    《左传襄公十九年》:“取其所得,以作彝器

  • 得过

    读音:dé guò

    繁体字:得過

    英语:have; win

    意思:(得过,得过)

    1.犹得罪;获罪。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夫数以酒失得过丞相,丞相今者又与夫有郄。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