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头烂额知何补,弭患从来贵未形。
意思:焦头烂额知道怎么补,消除忧患从来贵还没有形成。
出自作者[宋]陆游的《戍卒说沉黎事有感》
全文赏析
这首诗《亭障曾无阅岁宁》是一首对历史战争的反思和哀悼,通过对战争的描述和对战争受害者的同情,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厌恶。
首联“亭障曾无阅岁宁,频闻夷落犯王灵。”描绘了战争的频繁和残酷,亭障是古代边防的设施,这里用来代指边疆防线。诗人通过“曾无阅岁宁”表达了对边疆防线长期动荡不安的忧虑,而“频闻夷落犯王灵”则是对边境地区不断受到侵犯的描述,反映了战争的频繁和激烈。
颔联“孤城月落冤魂哭,百里风吹战血腥。”进一步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悲惨,孤城月落冤魂哭,描绘了战争中无辜百姓遭受痛苦和冤屈的场景,而百里风吹战血腥,则是对战地血腥场面的描绘。这两句诗将战争的残酷和悲惨表现得淋漓尽致。
颈联“瘴重厌看茅叶赤,春残不放柳条青。”则表达了对战争受害者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瘴气是南方山林间湿热蒸郁致人疾病的气体,这里用来形容战争对环境的破坏和对百姓生活的摧残。诗人通过“茅叶赤”表达了对战争中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困苦的同情,而“不放柳条青”则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希望战争早日结束,让百姓能够过上平静的生活。
尾联“焦头烂额知何补,弭患从来贵未形。”是对战争的思考和反思,诗人通过“焦头烂额”表达了对战争中士兵们付出的巨大代价的同情,但同时也认识到这些代价对于战争的结束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因此,诗人强调了预防战争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在战争尚未形成规模时采取措施才能有效地避免战争的发生。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战争的反思和哀悼,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厌恶。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让读者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悲惨,同时也唤起了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具有历史和人文价值,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