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戍卒说沉黎事有感》

亭障曾无阅岁宁,频闻夷落犯王灵。
孤城月落冤魂哭,百里风吹战血腥。
瘴重厌看茅叶赤,春残不放柳条青。
焦头烂额知何补,弭患从来贵未形。
作品赏析
这首诗《亭障曾无阅岁宁》是一首对历史战争的反思和哀悼,通过对战争的描述和对战争受害者的同情,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厌恶。 首联“亭障曾无阅岁宁,频闻夷落犯王灵。”描绘了战争的频繁和残酷,亭障是古代边防的设施,这里用来代指边疆防线。诗人通过“曾无阅岁宁”表达了对边疆防线长期动荡不安的忧虑,而“频闻夷落犯王灵”则是对边境地区不断受到侵犯的描述,反映了战争的频繁和激烈。 颔联“孤城月落冤魂哭,百里风吹战血腥。”进一步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悲惨,孤城月落冤魂哭,描绘了战争中无辜百姓遭受痛苦和冤屈的场景,而百里风吹战血腥,则是对战地血腥场面的描绘。这两句诗将战争的残酷和悲惨表现得淋漓尽致。 颈联“瘴重厌看茅叶赤,春残不放柳条青。”则表达了对战争受害者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瘴气是南方山林间湿热蒸郁致人疾病的气体,这里用来形容战争对环境的破坏和对百姓生活的摧残。诗人通过“茅叶赤”表达了对战争中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困苦的同情,而“不放柳条青”则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希望战争早日结束,让百姓能够过上平静的生活。 尾联“焦头烂额知何补,弭患从来贵未形。”是对战争的思考和反思,诗人通过“焦头烂额”表达了对战争中士兵们付出的巨大代价的同情,但同时也认识到这些代价对于战争的结束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因此,诗人强调了预防战争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在战争尚未形成规模时采取措施才能有效地避免战争的发生。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战争的反思和哀悼,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厌恶。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让读者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悲惨,同时也唤起了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具有历史和人文价值,值得一读。
相关诗词
  • 1
    [清]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 2
    [明]
    扶运匡时计已差,青山重叠故京遮。
    九华宫殿燕王府,百辟门庭戍卒家。
    文武衣冠更制度,绮罗巷陌失繁华。
    毡车尽载天魔去,唯有莺衔御苑花。
    ¤
  • 3
    [唐]
    戈甲从军久,风云识阵难。
    今朝拜韩信,计日斩成安。
    燕颔多奇相,狼头敢犯边。
    寄言班定远,正是立功年。
    旄头夜落捷书飞,来奏金门著赐衣。
    白马将军频破敌,黄龙戍卒几时归。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