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谒双庙》 八月过宋都,泊舟双庙侧。

八月过宋都,泊舟双庙侧。

意思:八月经过宋国都城,泊船双庙旁。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谒双庙》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沉郁悲凉、慷慨壮志的基调,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敬仰。 首段“八月过宋都,泊舟双庙侧。永怀此忠良,遗烈传碑刻。”描绘了诗人八月经过宋都,停泊在双庙附近的情景。诗人怀想这位忠良,其事迹通过碑刻流传下来。 二、三段“五位俨朝裾,千年同血食。当时多苟生,贵爵曾谁识。”描绘了这位历史人物在世时的景象,他俨然像站在朝廷前一样,千年以来,他都与血食同在。然而,当时有很多人苟且偷生,即使贵为爵位,又有谁真正理解他的志向。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这位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四、五段“纵今有丘坟,都已荒荆棘。古人非轻死,於义实罕得。”诗人感叹即使现在坟墓尚在,也已经长满荒草。但古人并不轻视死亡,在道义上,他们这种舍生取义的精神是罕见的。 六、七段“英骨化埃尘,令名同鸟翼。飞翔出后世,景慕无终极。”描绘了这位历史人物死后,他的英名如同鸟翼一般飞翔于后世,令人景慕无终极。 最后一段“岂若目前荣,未殁声已息。”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他认为像这位历史人物那样舍生取义的精神,在现实生活中却往往被忽视。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敬仰,表达了诗人对忠良的赞美和对现实的反思。诗中充满了沉郁悲凉、慷慨壮志的基调,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人文关怀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八月过宋都,泊舟双庙侧。
永怀此忠良,遗烈传碑刻。
五位俨朝裾,千年同血食。
当时多苟生,贵爵曾谁识。
纵今有丘坟,都已荒荆棘。
古人非轻死,於义实罕得。
英骨化埃尘,令名同鸟翼。
飞翔出後世,景慕无终极。
岂若目前荣,未殁声已息。
西登孝王城,王气由邦国。
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双庙

    读音:shuāng miào

    繁体字:雙廟

    意思:(双庙,双庙)
    奉祀两位功臣的庙。
    唐·韩愈《<张中丞传>后序》:“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屡道于两州间,亲祭于其所谓双庙者。其老人往往说巡(张巡)远(许远)时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