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南华寺五首》 体用圆明皆宝相,一丁不识却心通。

体用圆明皆宝相,一丁不识却心通。

意思:体用圆明都刻有宝相,一个人不认识却心相通。

出自作者[宋]李昴英的《南华寺五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从前梵说堕虚空,独有坛经说不同。
体用圆明皆宝相,一丁不识却心通。》是一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佛教思想有深刻理解的诗。它以独特的语言和意象,表达了对佛教智慧和理解的独特见解。 首先,“从前梵说堕虚空”一句,描绘了一个古老的故事或传说,梵语是印度的一种语言,通常用于描述佛教教义和概念。这句诗可能暗示了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理解,或者是对佛教教义的深入理解。 “独有坛经说不同”中的“坛经”是佛教中的一种经典,通常被视为佛教教义的总结和解释。这句诗表达的是,尽管各种教义和学说都有所不同,但只有坛经对于理解佛教教义有着独特的、不同于其他教义的视角。 “体用圆明皆宝相,一丁不识却心通”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佛教智慧的神秘性和普遍性。第一句“体用圆明皆宝相”中的“体”指的是事物的本质,“用”指的是事物的表现形式,“圆明”可能指的是圆满明晰的理解。这句诗表达的是对事物本质和表现形式的全面理解。第二句“一丁不识却心通”中的“一丁不识”可能是指一个完全没有知识的人,但他的内心却有着通达的理解力。这句诗可能是在强调,无论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如何,他都可以通过内心的智慧去理解和掌握佛教教义。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佛教教义的不同理解和神秘性,表达了对佛教智慧的敬仰和理解。它提醒我们,无论我们的知识水平如何,我们都可以通过内心的智慧去理解和掌握真理。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从前梵说堕虚空,独有坛经说不同。
体用圆明皆宝相,一丁不识却心通。

关键词解释

  • 圆明

    读音:yuán míng

    繁体字:圓明

    意思:(圆明,圆明)

    1.指圆镜明亮光洁。
    唐·白居易《以镜赠别》诗:“月破天闇时,圆明独不歇。”

    2.佛教语。谓彻底领悟。

  • 宝相

    读音:bǎo xiāng

    繁体字:寶相

    意思:(宝相,宝相)

    1.佛的庄严形象。
    南朝·梁·王屮《头陀寺碑文》:“金资宝相,永藉闲安。”
    明·杨珽《龙膏记成隙》:“贝阙珠宫,金姿宝相。

  • 体用

    读音:tǐ yòng

    繁体字:體用

    英语:body and function

    意思:(体用,体用)

    1.本体和作用。语本《参同契》卷下:“春夏据内体……秋冬当外用。”

  • 相一

    读音:xiāng yī

    繁体字:相一

    意思:统一;彼此一致。
    汉·桓宽《盐铁论水旱》:“家人相一,父子戮力,各务为善器。”
    《后汉书刘盆子传》:“诸将日会论功,争言讙唿,拔剑击柱,不能相一。”

  • 识却

    读音:shí què

    繁体字:識卻

    意思:(识却,识却)
    犹认得。
    清·赵彪诏《说蛇蛇事》:“僧归,见纸炉甃成精美,叹曰:‘公输子下降人间,肉眼迷离都不识却也。’”

    解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