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郯城倾盖亭下作》 落日古郯城,一望秃碑苍黑。

落日古郯城,一望秃碑苍黑。

意思:落日古代郯城,一望秃碑苍黑。

出自作者[清]陈维崧的《郯城倾盖亭下作》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城落日的苍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古迹的缅怀和孤独感。首句“落日古郯城,一望秃碑苍黑”中,诗人以落日和古城的意象,勾勒出一幅宏伟且苍凉的画面,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时间的流逝。接着,“怪底蜗黄虿紫,更苔痕斜织”一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古城的细节,蜗牛、虿虫和苔藓交织,使古城更显古老和荒废。然后,“我来悼古对西风,歇马小亭侧”一句,揭示了诗人来此的目的,他是为了缅怀古迹,感受历史的风华,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西风的感慨和对马儿的体贴。最后,“惆怅共谁倾盖,只野花相识”一句,表达了诗人的孤独感,他在缅怀古迹的时候,无人相伴,只有野花相识,让人感到一种深深的寂寥和无奈。 整首诗以古城落日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对历史的缅怀,表达了诗人对古迹的敬仰和孤独感,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时间的流逝。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落日古郯城,一望秃碑苍黑。
怪底蜗黄虿紫,更苔痕斜织。
我来悼古对西风,歇马小亭侧。
惆怅共谁倾盖,只野花相识。
作者介绍 邵雍简介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

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陈维崧访冒襄,在水绘庵中的深翠房读书,冒襄派徐紫云(云郎)伴读。

康熙元年(1662年),陈维崧至扬州与王士祯、张养重等修禊红桥。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官翰林院检讨。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岁。

关键词解释

  • 苍黑

    读音:cāng hēi

    繁体字:蒼黑

    意思:(苍黑,苍黑)
    青黑色;灰黑色。
    《晋书天文志中》:“枉矢,类流星,色苍黑,蛇行。”
    宋·苏轼《大雪独留尉氏》诗:“纷纷笠上已盈寸,下马登堂面苍黑。”<

  • 落日

    读音:luò rì

    繁体字:落日

    英语:setting sun

    意思:夕阳。亦指夕照。
    南朝·宋·谢灵运《庐陵王墓下作》诗:“晓月发云阳,落日次朱方。”
    唐·杜甫《后出塞》诗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